| 作者 | 宋孝瑜/国别:中国大陆 |
| 出版社 | |
| 出版时间 | 2006-06-01 |
特色:
什么是胆囊炎胆囊炎包括急性和慢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是胆道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胆囊因其解剖学特点,并由于胆囊管梗阻、细菌侵入、胆汁滞留、胆囊壁缺血等因素而导致急性胆囊炎的发生。急性胆囊炎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也是胆囊结石的常见并发症,约90%的病人伴有胆囊结石。急性胆囊炎以中年女性多见,男性与女性的比例为1;(1.2—2)。60岁以上的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因易于并发胆囊化脓、坏疽、穿孔和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而使死亡率明显升高。慢性胆囊炎包括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和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两种。在反复发作的胆囊炎病人中,约有70%合并胆囊结石,患者多为中年以上,女性偏多。由于炎症反复发作,可使胆囊壁增厚,呈纤维组织增生及慢性炎性细胞浸润,黏膜不同程度萎缩,以致其浓缩及收缩功能减退,重者则可将胆囊壁的正常组织结构大部分破坏,继而纤维瘢痕组织增生以致胆囊完全丧失功能。慢性胆囊炎表现一般不明显,不典型,常被人们忽视。但当急性发作时,也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不能忽视。P1胆囊病应当怎样预防生活方式预防饮食规律方面,宜定时定量,不宜过饱。饮食结构上严格控制脂肪和含胆固醇食物,如肥肉、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供给充足的维生素,多供给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B族及维生素C、维生素E的食物。其中维生素A有助于胆道上皮生长和保持完整性,帮助病变的胆道修复,有预防胆囊炎、胆结石的作用。B族维生素能促进胆汁的排放,帮助消化,改善胆道感染、胆石症的症状。维生索C能增加机体内抗体形成,提高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并有解毒作用。实验研究提示缺乏维生素E可导致胆石的形成。选含植物纤维高的食物如绿叶蔬菜、萝卜、粗粮、豆类、水果、香菇、木耳、金针菇等。植物纤维能增加胆盐排泄,抑制胆固醇吸收,降低血脂,可使胆固醇代谢正常,减少形成胆石的机会。应多饮水,饮水量以每天1500mL左右为宜,可稀释胆汁,促进胆汁的排出,预防胆汁瘀滞,有利于消炎、排石、预防结石再生,有利于胆道疾病的恢复。少量多餐是中医养生祛病的原则,唐代孙思邈早已指出“食欲数而少”。少量进食可减轻消化系统负担,多餐能刺激胆道分泌胆汁,保持胆道畅通,有利于胆道内炎性物质的引流,促使疼痛减轻与好转。进餐次数以每天4—5次为宜,可根据“早餐饱些、午餐好些、晚餐少些”的原则。饮食宜清淡,清淡并不是不要有滋味,而是注意不要过于厚味。特别是不宜过甜,过甜易助湿热,易肥胖,忌辛辣饮食。脂肪类食物可促进缩胆囊素的释放而增强胆囊的收缩,如Oddi括约肌不能及时弛缓使胆汁流出,可致不适感觉。在急性发作期应禁食脂肪类食物,采用高碳水化合物流质饮食。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脑、肝、肾、鱼卵、蛋黄等,不论在胆石症的发作期或静止期均应少食为宜。无论胆总管梗阻或在胆石静止期,植物油脂有利胆作用,可不必限制。P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