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稿从盗匪治理和社会控制的角度观察和研究近代西北社会,在理论层面上探讨和分析特定社会阶层的演变和社会治理的发展规律。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近代西北政治生态的蜕变、西北盗匪权势的形成、西北会党土匪的合流、西北地方政权的剿与抚、西北乡村的防匪与自卫、中共的防匪治匪策略、社会秩序的回归等等。运用了历史、地理、经济、社会心理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对近代西北匪患的形成及其社会治理在形成背景、行为模式、历史影响等问题进行多方面研究,形成独到见解。近代西北盗匪的治理产生了不同的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治理的比较和优势互补。近代革命大潮的涌起,导致很多的土匪具有了一定的政治倾向性,随着民族矛盾的加深,土匪也面临着急剧的分化。抗战时期国民党利用大量的社会底层的会党和土匪之流,不断骚扰陕甘宁边区,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因此,在这样的情景下,中国共产党的盗匪治理实质上就是严肃的革命斗争。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治理卓有成效,根除了匪患滋生的土壤,其对于底层社会的改造是近代社会治理的一大亮点,这也是建国后剿匪反霸取得成功的基本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