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李永新 |
出版社 | 人民日报出版社 |
详情 | 开 本:16开纸 张:胶版纸包 装:平装-胶订是否套装: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11541468丛书名:甘肃省选拔普通高校毕业生基层服务考试用书所属分类:图书->考试->其他公职类考试->选调生考试 |
作者介绍 | |
内容简介 | 《中公版·2022甘肃省选拔普通高校毕业生基层服务考试用书:公共基础知识》在细致分析近几年甘肃省选拔普通高校毕业生基层服务考试真题的基础上,将教材分为九个部分,包括政治知识、法律知识、科技与生活知识、人文与历史知识、经济知识、管理知识、公文知识、地理知识、农业农村工作知识。本书还在考情综述部分对各学科的考查内容、考查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提供了备考指南,帮助考生了解考情,提高备考效率。 |
内容试读 | 考情综述公共基础知识 通过分析近几年甘肃省选拔普通高校毕业生基层服务考试真题,我们发现该考试的公共基础知识科目考查的题型多样,主要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案例分析题和综合分析题,题目整体难度不大。该考试的公共基础知识科目考查的范围十分广泛,涉及政治知识、法律知识、科技与生活知识、人文与历史知识、经济知识、管理知识、公文知识、地理知识、农业农村工作知识。考生在复习过程中既要根据本省真题情况有所侧重,又要统筹兼顾,避免出现知识盲点。 内容解读 为了让考生更加清晰准确地了解甘肃省选拔普通高校毕业生基层服务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科目的考查内容与考查特点,我们将考查内容分为九个部分进行逐一分析。 一、政治知识 考查内容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时代党务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等考查特点此部分内容考查频率高,重点考查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其中,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多考查时政热点或国家领导人重要讲话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考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相关内容(单选)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其中不包括()。 A.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 B.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 C.全面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 D.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lt;p-> 考情综述公共基础知识lt;br /-> 通过分析近几年甘肃省选拔普通高校毕业生基层服务考试真题,我们发现该考试的公共基础知识科目考查的题型多样,主要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案例分析题和综合分析题,题目整体难度不大。该考试的公共基础知识科目考查的范围十分广泛,涉及政治知识、法律知识、科技与生活知识、人文与历史知识、经济知识、管理知识、公文知识、地理知识、农业农村工作知识。考生在复习过程中既要根据本省真题情况有所侧重,又要统筹兼顾,避免出现知识盲点。lt;br /-> 内容解读lt;br /-> 为了让考生更加清晰准确地了解甘肃省选拔普通高校毕业生基层服务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科目的考查内容与考查特点,我们将考查内容分为九个部分进行逐一分析。lt;br /-> 一、政治知识lt;br /-> 考查内容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时代党务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等考查特点此部分内容考查频率高,重点考查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其中,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多考查时政热点或国家领导人重要讲话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考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相关内容(单选)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其中不包括()。lt;br /-> A.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lt;br /-> B.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lt;br /-> C.全面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lt;br /-> D.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lt;br /-> 【答案】C。解析: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2035年远景目标从九个方面描绘了党和国家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一是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二是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三是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四是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五是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六是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七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八是平安中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九是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其中第五个方面为“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而非“全面实现”。故本题选C。lt;br /-> 二、法律知识lt;br /-> 考查内容法理学、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诉讼法、社会法、经济法与商法等考查特点此部分内容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广泛性和复杂性,经常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测查考生对法律基础知识的了解程度,同时也会以案例的形式考查考生运用法律理论进行推理分析的能力1. (单选)下列关于宪法的相关规定,说法正确的是()。lt;br /-> A.国务院各部部长的罢免由国务院总理行使决定权lt;br /-> B.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缺位的时候,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补选lt;br /-> C.国务院领导和管理民族事务,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利lt;br /->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可以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lt;br /-> 【答案】C。解析:A项说法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六十三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罢免下列人员:(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二)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三)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和中央军事委员会其他组成人员;(四)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五)人民法院院长;(六)人民检察院检察长”。lt;br /-> B项说法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八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缺位的时候,由副主席继任主席的职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缺位的时候,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都缺位的时候,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补选;在补选以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暂时代理主席职位”。lt;br /-> C项说法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八十九条规定,“国务院行使下列职权:……(十一)领导和管理民族事务,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利;……”lt;br /-> D项说法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六十七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下列职权:……(七)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lt;br /-> 故本题选C。lt;br /-> 2. (单选)甲欲杀死乙,在乙饭碗里投放毒药,不料乙的男朋友丙分食了乙的饭菜。甲为了杀死乙,没有阻止丙,结果导致乙和丙均中毒死亡。甲对丙的死亡所持的心理态度是()。lt;br /-> A.过于自信的过失lt;br /-> B.疏忽大意的过失lt;br /-> C.间接故意lt;br /-> D.直接故意lt;br /-> 【答案】C。解析: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自己实施的犯罪行为及其可能引起的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包括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两个方面。lt;br /-> A、B两项不选。犯罪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了危害社会的结果。犯罪过失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两种。题干中,甲对丙的死亡存在主观上的故意,其所持的心理态度既非疏忽大意的过失,也非过于自信的过失。lt;br /-> C项当选,D项不选。犯罪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犯罪故意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两种。二者的相同之处在于:①从认识因素上看,二者的犯罪主体都明确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②从意志因素上看,二者的犯罪主体都不排斥危害结果的发生。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①从认识因素上看,直接故意的行为人是认识到危害结果的必然发生或可能发生;间接故意的行为人是认识到危害结果的可能发生。②从意志因素上看,直接故意的行为人希望,即积极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间接故意的行为人放任结果的发生。题干中,甲明知道丙分食乙的饭菜后会发生的结果,但并没有阻止,而是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终造成丙中毒死亡,其对丙的死亡所持的心理态度是间接故意。lt;br /-> 故本题选C。lt;br /-> 三、科技与生活知识lt;br /-> 考查内容科技知识、生活知识、计算机知识。科技知识包括高新技术、我国21世纪以来的科技成就;生活知识包括物理知识、化学知识、生物知识、医学知识、安全知识及其他知识;计算机知识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 2010基础操作、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等考查特点此部分内容主要考查考生对科技成果的了解程度,对生活现象所包含的理论知识以及计算机的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其考查方式较为灵活,学科间交叉较多1. (单选)以下关于化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是()。lt;br /-> A.任何金属都能和氧发生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lt;br /-> B.雷雨过后,人们感到空气清新,是因为闪电条件下生成了臭氧lt;br /-> C.被科学家称为“防癌之王”的人体微量元素是碘lt;br /-> D.浓硫酸和稀硫酸都具有脱水性lt;br /-> 【答案】B。解析:A项说法错误。极少数金属(如金)不能和氧发生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lt;br /-> B项说法正确。雷雨时,闪电会引起化学反应,使空气中的部分氧气变成臭氧。臭氧具有净化空气、杀死细菌的作用。雷雨过后,人们感到空气清新,是因为空气中臭氧分子增多。lt;br /-> C项说法错误。被科学家称为“防癌之王”的人体微量元素是硒,而不是碘。lt;br /-> D项说法错误。浓硫酸具有脱水性,稀硫酸不具有脱水性。lt;br /-> 故本题选B。lt;br /-> 2. (单选)U盘作为便携式储存设备被大家广泛应用,但U盘常常会出现中毒的现象。以下不属于预防病毒的方法的是()。lt;br /-> A.关闭U盘的自动播放功能lt;br /-> B.直接通过双击方式打开U盘lt;br /-> C.通过修改注册表阻断U盘病毒lt;br /-> D.在U盘内创建名为“autorun.inf”的文件夹lt;br /-> 【答案】B。解析:A项不选。关闭U盘的自动播放功能,可以防止电脑在U盘插入时立即读取文件以致病毒有机会侵入U盘。lt;br /-> B项当选。病毒也是一种程序,双击U盘盘符进入U盘很容易同时激活病毒,从而使U盘中毒。正确的打开方法是右键点击U盘,然后选择“打开”。lt;br /-> C项不选。修改注册表来阻断U盘病毒,可以有效预防病毒。lt;br /-> D项不选。U盘病毒传播时会创建一个名为“autorun.inf”的文件夹。因此,我们可以先在U盘内创建一个名为“autorun.inf”的文件夹,并右击文件夹,将属性设置为“只读”和“隐藏”,以避免病毒程序将这个文件替换删除或用户自己将其误删。lt;br /-> 故本题选B。lt;br /-> 四、人文与历史知识lt;br /-> 考查内容人文知识、历史知识。人文知识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名家名篇、外国名家名篇;历史知识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等考查特点此部分内容知识点较多且较零散,考生需要注重知识积累1. (单选)关于科举考试,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lt;br /-> A.乡试——名称“解元”lt;br /-> B.会试——名称“贡生”lt;br /-> C.殿试——名称“榜眼”lt;br /-> D.会试——第三名称“探花”lt;br /-> 【答案】A。解析:A项对应正确。科举制度中,分别称乡试、会试、殿试的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唐代,科举中举进士者皆由地方解送入试,故称乡试名为解元。宋代以前称“解头”。明代、清代的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得名者即“解元”。lt;br /-> B项对应错误。明清两代秀才(生员)中成绩优异者,可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意为“以人才贡献给皇帝”。lt;br /-> C、D两项对应错误。科举制度中,殿试一甲第二名称“榜眼”,始见于宋。“榜眼”初指殿试一甲第二、三名,意指榜中之双眼;南宋以后专指第二名。“探花”是科举制度中殿试一甲第三名的称谓。lt;br /-> 故本题选A。lt;br /-> 2. (单选)1937年9月,八路军在()中歼灭敌军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多辆,取得了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次重大胜利。lt;br /-> A.台儿庄战役lt;br /-> B.淞沪会战lt;br /-> C.东北战役lt;br /-> D.平型关战役lt;br /-> 【答案】D。解析:A项不选。台儿庄战役爆发于1938年,此次战役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以来,继长城战役、平型关大捷等之后,中国军队取得的又一次胜利,也是抗日战争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胜利。其与题意不符。lt;br /-> B项不选。淞沪会战是193lt;/p->显示全部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