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李智慧 |
丛书名 |
架构师书库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 |
9782107091441 |
简要 |
简介 |
内容简介书籍计算机书籍 ---------------------------8082131 - 架构真意:企业级应用架构设计方法论与实践--------------------------- 本书分三大部分: 首先是部分,架构设计方法论。这部分首先侃侃而谈,为架构师成长指引道路。然后,以“5视图法”架构设计为主线,同时穿插领域驱动设计、整洁架构设计、大前端+技术中台等思想,为读者展现一整套严密、完整,且落地可操作的架构设计方法。后,探讨另一个难题:技术架构改造,并提出架构跑道、使能故事、架构重构等一系列方法。 之后是第二部分,分布式架构设计与实践。这部分从实践的角度讲解目前非常流行的互联网分布式架构的设计思路、软件架构,以及涉及的软件技术,让读者在应对这一类型的系统时,对架构设计、技术选型、架构演化,都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第三部分,大数据架构设计。这部分首先从宏观的角度描绘未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商业应用,以及技术发展趋势,以及5G/物联网背景下新的发展动向。然后,从大数据技术、数据治理、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几个方面,讲解大数据架构设计。 ---------------------------8079921 - 架构师的自我修炼:技术、架构和未来--------------------------- 本书共38章,分四个部分。 第 一部分是架构师的基础知识修炼。软件的基础知识原理主要是操作系统、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等,书中会从常见的问题入手,直达这些基础技术本质的原理,并覆盖这些基础技术的关键技术点,帮助读者理解这些基础技术原理和日常开发工作的关联关系,对这些基础技术有一个全新的认知。 第二部分是架构师的程序设计修炼。讲述如何设计一个强大灵活、易复用、易维护的软件,在这个过程中,应该依赖哪些工具和方法,遵循哪些原则和思想,使用哪些模式和手段。 第三部分是架构师的架构方法修炼。围绕目前主要的互联网分布式架构以及大数据、物联网架构分析这些架构背后的原理,详解它们都遵循了怎样的驱动力和设计思想,以及如何通过这些技术实现系统的高可用和高性能。 第四部分是架构师的思维修炼。软件开发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如果只是学习技术,那就是在纸上谈兵。只有将知识技能应用到工作实践中,才能真正体会到技术的关键点在哪里。如何在工作中处理好各种关系,得到充分的授权和信任,在工作中实践自己的技术思想,并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使自己的技术成长和职业发展进入互相促进的正向通道,也是架构师需要修炼与提升的。 . |
目录 |
[套装书具体书目] 8079921 - 架构师的自我修炼:技术、架构和未来 - 9787111679363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定价 89 8082131 - 架构真意:企业级应用架构设计方法论与实践 - 9787111685029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定价 99 ---------------------------8082131 - 架构真意:企业级应用架构设计方法论与实践--------------------------- 前言 第一部分 架构设计方法论 第1章 架构师的修炼5 1.1 何为软件架构5 1.1.1 常见研发场景6 1.1.2 准确理解软件架构7 1.2 如何成为合格的架构师9 1.2.1 架构师的职责9 1.2.2 架构师的思维模式10 1.3 如何成为顶级的架构师12 1.3.1 能够将业务转换为技术13 1.3.2 能合理利用技术支撑业务13 1.3.3 具备前瞻思维和战略思维15 1.4 “5视图法”架构设计16 第2章 逻辑架构设计18 2.1 用例模型分析19 2.1.1 用例模型20 2.1.2 由粗到细的用例分析21 2.1.3 用例描述23 2.1.4 事件流25 2.1.5 业务需求列表29 2.1.6 需求规格说明书30 2.2 界面原型分析32 2.3 领域模型分析34 2.3.1 软件退化的根源34 2.3.2 两顶帽子的设计方式38 2.3.3 领域驱动的设计思想41 2.3.4 领域驱动的变更设计42 2.3.5 领域驱动设计总结48 2.4 技术可行性分析50 第3章 数据架构设计52 3.1 数据架构的设计过程52 3.2 基于领域的数据库设计54 3.2.1 传统的4种关系55 3.2.2 继承关系59 3.2.3 NoSQL数据库的设计61 3.3 基于领域的程序设计63 3.3.1 服务、实体与值对象64 3.3.2 贫血模型与充血模型64 3.3.3 聚合70 3.3.4 仓库与工厂71 3.3.5 问题域和限界上下文75 第4章 开发架构设计78 4.1 系统规划与接口定义78 4.1.1 系统规划79 4.1.2 接口定义80 4.2 系统分层与整洁架构82 4.2.1 系统分层82 4.2.2 底层技术更迭84 4.2.3 整洁架构设计86 4.2.4 易于维护的架构88 4.3 技术中台建设90 4.3.1 增删改的架构设计91 4.3.2 查询功能的架构设计94 4.3.3 支持领域驱动的架构设计99 4.3.4 支持微服务的架构设计107 4.4 技术选型与技术规划109 4.4.1 软件正确决策的过程109 4.4.2 商用软件与开源框架110 4.5 模块划分与代码规范111 第5章 运行架构设计114 5.1 属性→场景→决策115 5.2 非功能性需求117 5.3 恰如其分的架构设计117 5.4 技术架构演化118 5.4.1 意图架构119 5.4.2 使能故事120 5.4.3 架构跑道122 5.4.4 我们的实践122 5.5 技术改造与软件重构124 5.5.1 架构师的十年奋斗125 5.5.2 演化式的技术改造思路126 5.5.3 一个遗留系统改造的故事127 第6章 物理架构设计131 6.1 集中式与分布式132 6.2 网络架构图134 6.3 系统架构与应用架构135 第二部分 分布式架构设计与实践 第7章 分布式架构设计141 7.1 互联网架构演进141 7.1.1 All-in-One架构142 7.1.2 流量在1000万以内的架构设计143 7.1.3 流量在1000万以上的架构设计147 7.1.4 流量在5000万以上的架构设计155 7.1.5 亿级流量的架构设计160 7.2 分布式技术165 7.2.1 分布式缓存165 7.2.2 内存数据库169 7.2.3 分布式事务173 7.2.4 分布式队列179 7.2.5 分布式数据库182 第8章 微服务架构设计192 8.1 为什么要采用微服务架构192 8.1.1 快速变化需要快速交付192 8.1.2 打造高效的团队组织193 8.1.3 大前端+技术中台196 8.1.4 小而专的微服务197 8.1.5 微服务中的去中心化概念199 8.1.6 互联网转型利器202 8.2 微服务的关键技术204 8.2.1 注册中心205 8.2.2 服务网关219 8.2.3 熔断机制227 8.3 微服务的系统设计235 8.3.1 6种设计模式235 8.3.2 微服务设计实践244 8.3.3 微服务测试调优262 8.4 微服务项目实战过程276 8.4.1 在线订餐系统项目实战278 8.4.2 统一语言与事件风暴278 8.4.3 子域划分与限界上下文282 8.4.4 微服务拆分与设计实现284 第9章 基于云端的分布式部署290 9.1 DevOps与快速交付290 9.2 Docker容器技术292 9.2.1 虚拟技术与容器技术292 9.2.2 对Docker容器的操作294 9.2.3 用Dockerfile制作镜像296 9.2.4 微服务的Docker容器部署297 9.2.5 Docker容器的应用298 9.2.6 搭建Docker本地私服299 9.3 Kubernetes分布式容器管理299 9.3.1 微服务发布的难题299 9.3.2 Kubernetes的运行原理300 9.3.3 Kubernetes的应用场景303 9.3.4 Kubernetes的虚拟网络304 9.3.5 用Kubernetes部署微服务305 9.3.6 用有状态集部署组件308 9.3.7 Kubernetes应用实践310 9.4 自动化运维平台实践312 第三部分 大数据架构设计 第10章 大数据时代变革319 10.1 从IT时代向DT时代转变319 10.2 数据分析与应用319 10.2.1 数据应用的发展历程320 10.2.2 数据应用的成熟度321 10.3 数据中台建设325 10.3.1 对数据中台的正确理解325 10.3.2 数据中台建设的核心326 10.3.3 数据中台的建设思路332 10.3.4 数据中台的技术架构333 第11章 大数据技术中台335 11.1 大数据技术335 11.1.1 Hadoop技术框架336 11.1.2 Spark技术框架339 11.2 大数据采集345 11.2.1 结构化数据采集346 11.2.2 非结构化数据采集347 11.3 大数据治理350 11.3.1 SparkSQL大数据开发中台351 11.3.2 ETL过程的设计实践353 11.3.3 数据仓库建设357 11.3.4 数据标签设计360 11.4 大数据展示362 11.4.1 大数据索引363 11.4.2 多维模型分析367 11.4.3 HBase数据库369 ---------------------------8079921 - 架构师的自我修炼:技术、架构和未来--------------------------- 前言 第一部分 架构师的基础知识修炼 第1章 操作系统原理:程序是如何运行和崩溃的 2 1.1 程序是如何运行起来的 2 1.2 一台计算机如何同时处理数以百计的任务 4 1.3 系统为什么会变慢,为什么会崩溃 5 1.4 小结 7 第2章 数据结构原理:Hash表的时间复杂度为什么是O(1) 8 2.1 数组的结构 8 2.2 链表的结构 9 2.3 Hash表的结构 10 2.4 栈的结构 12 2.5 队列的结构 13 2.6 树的结构 14 2.7 小结 14 第3章 Java虚拟机原理:JVM为什么被称为机器 16 3.1 JVM的构造 17 3.2 JVM的垃圾回收 19 3.3 Web应用程序在JVM中的执行过程 22 3.4 小结 24 第4章 网络编程原理:一个字符的互联网之旅 25 4.1 DNS域名解析原理 26 4.2 CDN 27 4.3 HTTP的结构 28 4.4 TCP的结构 29 4.5 链路层负载均衡原理 32 4.6 小结 33 第5章 文件系统原理:用1分钟遍历一个100TB的文件 34 5.1 硬盘结构原理 35 5.2 文件系统原理 36 5.3 RAID硬盘阵列原理 37 5.4 分布式文件系统架构原理 39 5.5 小结 40 第6章 数据库原理:SQL为什么要预编译 42 6.1 数据库架构与SQL执行过程 43 6.2 使用PrepareStatement执行SQL的好处 45 6.3 数据库文件存储与索引工作原理 46 6.4 小结 48 第7章 编程语言原理:面向对象编程是编程的终极形态吗 49 7.1 软件编程的远古时代 49 7.2 机器与汇编语言时代 51 7.3 高级编程语言时代 51 7.4 面向对象编程时代 52 7.5 编程语言的未来 53 7.6 小结 54 第二部分 架构师的程序设计修炼 第8章 软件设计的方法论:软件为什么要建模 56 8.1 什么是软件建模 57 8.2 4+1视图模型 58 8.3 UML建模 59 8.4 小结 60 第9章 软件设计实践:使用UML完成一个设计文档 61 9.1 用类图设计对象模型 61 9.2 用序列图描述系统调用 62 9.3 用组件图进行模块设计 63 9.4 用部署图描述系统物理架构 64 9.5 使用用例图进行需求分析 65 9.6 用状态图描述对象状态变迁 66 9.7 用活动图描述调用流程 66 9.8 使用合适的UML模型构建一个软件设计文档 67 9.9 软件架构设计文档示例模板 68 9.10 小结 74 第10章 软件设计的目的:糟糕的程序差在哪里 75 10.1 糟糕的设计有多糟糕 76 10.2 一个设计“腐坏”的例子 77 10.3 解决之道 78 10.4 小结 80 第11章 软件设计的开闭原则:不修改代码却能实现需求变更 81 11.1 什么是开闭原则 81 11.2 一个违反开闭原则的例子 82 11.3 使用策略模式实现开闭原则 84 11.4 使用适配器模式实现开闭原则 85 11.5 使用观察者模式实现开闭原则 86 11.6 使用模板方法模式实现开闭原则 88 11.7 小结 89 第12章 软件设计的依赖倒置原则:不依赖代码却可以复用它的功能 91 12.1 依赖倒置原则 91 12.2 依赖倒置的关键是接口所有权的倒置 93 12.3 使用依赖倒置来实现高层模块复用 94 12.4 小结 96 第13章 软件设计的里氏替换原则:正方形可以继承长方形吗 97 13.1 里氏替换原则 98 13.2 一个违反里氏替换原则的例子 99 13.3 正方形可以继承长方形吗 100 13.4 子类不能比父类更严格 101 13.5 小结 102 第14章 软件设计的单一职责原则:一个类文件打开后最好不要超过一屏 104 14.1 单一职责原则 107 14.2 一个违反单一职责原则的例子 107 14.3 从Web应用架构演进看单一职责原则 108 14.4 小结 110 第15章 软件设计的接口隔离原则:如何对类的调用者隐藏类的公有方法 112 15.1 接口隔离原则 113 15.2 一个使用接口隔离原则优化的例子 114 15.3 接口隔离原则在迭代器设计模式中的应用 117 15.4 小结 117 第16章 设计模式基础:不会灵活应用设计模式,就没有掌握面向对象编程 119 16.1 面向对象编程的本质是多态 119 16.2 设计模式的精髓是对多态的使用 121 16.3 小结 123 第17章 设计模式应用:编程框架中的设计模式 125 17.1 什么是框架 125 17.2 Web容器中的设计模式 127 17.3 JUnit中的设计模式 129 17.4 小结 132 第18章 反应式编程框架设计:如何使程序调用不阻塞等待,立即响应 133 18.1 反应式编程 135 18.2 反应式编程框架Flower的基本原理 135 18.3 反应式编程框架Flower的设计方法 138 18.4 反应式编程框架Flower的落地效果 140 18.5 小结 141 第19章 组件设计原则:组件的边界在哪里 143 19.1 组件内聚原则 144 19.2 组件耦合原则 145 19.3 小结 147 第20章 领域驱动设计:35岁的程序员应该写什么样的代码 148 20.1 领域模型模式 149 20.2 领域驱动设计 151 20.3 小结 154 第三部分 架构师的架构方法修炼 第21章 分布式架构:如何应对高并发的用户请求 156 21.1 垂直伸缩与水平伸缩 157 21.2 互联网分布式架构演化 157 21.3 小结 163 第22章 缓存架构:减少不必要的计算 165 22.1 通读缓存 166 22.2 旁路缓存 168 22.3 缓存注意事项 171 22.4 小结 173 第23章 异步架构:避免互相依赖的系统间耦合 174 23.1 使用消息队列实现异步架构 175 23.2 消息队列异步架构的好处 178 23.3 小结 180 第24章 负载均衡架构:用10行代码实现一个负载均衡服务 181 24.1 HTTP重定向负载均衡 181 24.2 DNS负载均衡 183 24.3 反向代理负载均衡 184 24.4 IP负载均衡 184 24.5 数据链路层负载均衡 186 24.6 小结 187 第25章 数据存储架构:改善系统的数据存储能力 188 25.1 数据库主从复制 188 25.2 数据库分片 190 25.3 关系数据库的混合部署 193 25.4 NoSQL数据库 196 25.5 小结 197 第26章 搜索引擎架构:瞬间完成海量数据检索 199 26.1 搜索引擎倒排索引 199 26.2 搜索引擎结果排序 202 26.3 小结 205 第27章 微服务架构:微服务究竟是“灵丹”还是“毒药” 206 27.1 单体架构的困难和挑战 206 27.2 微服务框架原理 208 27.3 微服务架构的落地实践 210 27.4 小结 211 第28章 高性能架构:除了代码,还可以在哪些地方优化性能 212 28.1 性能指标 212 28.2 性能测试 213 28.3 性能优化 215 28.4 小结 219 第29章 高可用架构:淘宝应用升级时,为什么没有停机 220 29.1 高可用的度量 221 29.2 高可用的架构 222 29.3 小结 225 第30章 安全性架构:为什么说用户密码泄露是程序员的问题 227 30.1 数据加密与解密 227 30.2 HTTP攻击与防护 230 30.3 小结 233 第31章 大数据架构:思想和原理 234 31.1 HDFS分布式文件存储架构 235 31.2 MapReduce大数据计算架构 236 31.3 Hive大数据仓库架构 238 31.4 Spark快速大数据计算架构 240 31.5 大数据流计算架构 242 31.6 小结 242 第32章 AI与物联网架构:从智能引擎到物联网平台 243 32.1 大数据平台架构 244 32.2 智能推荐算法 245 32.3 物联网大数据架构 249 32.4 小结 250 第33章 区块链技术架构:区块链到底能做什么 251 33.1 比特币与区块链原理 251 33.2 联盟链与区块链的企业级应用 255 33.3 小结 257 第四部分 架构师的思维修炼 第34章 技术修炼之道:同样工作十几年,为什么有的人成为资深架构师,有的人失业 260 34.1 德雷福斯模型 261 34.2 如何在工作中成长 263 34.3 小结 264 第35章 技术进阶之道:你和世界上顶级的程序员差几个等级 265 35.1 软件技术的生态江湖与等级体系 265 35.2 技术进阶之捷径 267 35.3 小结 269 第36章 技术落地之道:你真的知道自己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吗 270 36.1 确定会议真正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71 36.2 不需要去解决别人的问题,提醒他问题的存在即可 272 36.3 去解决那些被人们习以为常而忽略了的问题 273 36.4 小结 273 第37章 技术沟通之道:如何解决问题 275 37.1 让有能力解决问题的人感受到问题的存在 275 37.2 “直言有讳” 276 37.3 想解决一个大家都不关注的问题,可以等问题变得更糟 277 37.4 如果不填老师想要的答案,你就得不了分 278 37.5 小结 278 第38章 技术管理之道:真的要转管理吗 280 38.1 彼得定律 281 38.2 用目标驱动 282 38.3 小结 283 附录A 软件开发技术的第一性原理 284 附录B 我的架构师成长之路 287 附录C 无处不在的架构之美 293 附录D 软件架构师之道 2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