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新望 |
丛书名 |
出版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 |
9787121407192 |
简要 |
简介 |
内容简介 往前看,没有中国制造,就没有中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国际地位;往后看,没有制造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无从谈起。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安全优先代替成本优先,本土化、区域化成为大趋势。中国制造业在继续倡导全球化的同时,也将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可控作为首要战略,并适时提出国内经济大循环为主体,内外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疫情和中美贸易战也促使中国制造加快从中低端走向中高端,从跟随走向创新。一句话,中国制造必须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机遇,瞄准关键领域,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 |
目录 |
第一篇 稳制造 / 1 一 世界工厂将长期留在中国 屈贤明 / 2 二 逆全球化冲击世界工厂 吴晓波 / 10 三 应对双循环,中国制造业的五个变革 顾强 / 17 四 制造业一直是大国博弈的焦点 马光远 / 26 五 新基建打造中国数字经济未来 沈建光 / 31 六 打通双循环中供给侧的堵点,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的双向融合 刘志彪 / 39 七 美国仍然是全球制造业第一强国 年勇 / 54 八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姚洋 / 60 九 越南制造是否能取代中国制造 施展 / 67 十 美国要遏制的不是“中国制造”,而是“中国智造” 苏晨汀 / 80 第二篇 强实体 / 87 十一 从芯片看内循环,是“去中化”,还是“去美化” 新望 / 88 十二 中国经济是否有可能再创造一个奇迹 刘俏 / 95 十三 实现内循环的关键之举是提高政府投资的有效性 刘尚希 / 106 十四 制造业背后的产品营销策略 华杉 / 113 十五 工业互联网推动我国中小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吴晓波 / 118 十六 金融如何支持实体经济 黄益平 / 128 十七 新实体企业的自救与变革 王广宇 / 139 十八 防疫防控常态化下的劳动用工 杨志明 / 148 十九 新生物是疫后经济发展的产业新方向 王宏广 / 160 二十 企业家做什么 张维迎 / 170 第三篇 开新局 / 181 二十一 在大变局中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迟福林 / 182 二十二 关于新时代深圳改革开放再出发的若干思考 李罗力 / 203 二十三 数字经济的趋势与选择 张新红 / 211 二十四 宅消费的前世今生和未来 石章强 / 220 二十五 如何激发结构性潜能做好国内大循环 刘世锦 / 232 二十六 疫情、衰退与冲突下的中国经济新发展 张明 / 240 二十七 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及对策分析 祝宝良 / 251 二十八 双循环的关键是循环起来,让低收入人群受益 刘守英 / 260 二十九 “十四五”时期需重点突破的中长期挑战及建议 刘元春 / 267 三十 中国将如何迈向“碳中和” 林伯强 / 2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