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李心广 王金矿 张晶 |
丛书名 |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 |
9787111672586 |
简要 |
简介 |
内容简介 按电路分析35%、模拟电子电路25%及数字电路40%组织教学内容。 《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是计算机类、电气信息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随着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入,对传统的基础课程必须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同时不同专业对该课程的要求是不同的。针对计算机专业学生对本课程知识需求的特点,我们将该课程原涉及三门专业核心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进行有机整合。因为对计算机专业来说,该门课程主要是后续硬件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础。可以说数字电路是计算机硬件的直接基础,而数字电路的组成元件是晶体管(模拟电路),而要分析模拟电路的基础是电路分析,因此三部分内容应相辅相成。 |
目录 |
第3版前言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1篇电路分析基础1 第1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基本 定律2 1.1电路模型2 1.2电路分析的基本变量3 1.2.1电流3 1.2.2电压4 1.2.3能量和功率5 1.3基尔霍夫定律6 1.4电路元件9 1.4.1耗能元件——电阻元件9 1.4.2供能元件——独立电源12 1.4.3储能元件——动态元件15 1.4.4控能元件——受控电源25 习题26 第2章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 方法28 2.1电阻的串联和并联28 2.1.1电阻的串联28 2.1.2电阻的并联29 2.1.3电阻的混联及△等效变换30 2.2电阻电路功率及负载获得最大功率的 条件33 2.3电路中各点电位的计算34 2.4应用基尔霍夫定律计算线性网络36 2.5网孔分析法37 2.6节点分析法40 2.7弥尔曼定理43 习题45 第3章电路分析的几个定理48 3.1叠加定理48 3.2置换定理50 3.3戴维南定理51 3.4诺顿定理53 3.5应用戴维南定理分析受控源电路54 习题57 第4章动态电路的分析方法60 4.1一阶电路的分析60 4.1.1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60 4.1.2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64 4.1.3一阶电路的完全响应67 4.2二阶电路的分析71 4.2.1LC电路中的自由振荡71 4.2.2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描述72 4.2.3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非振荡情况)74 4.2.4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振荡情况)76 习题78 第5章正弦稳态电路分析81 5.1正弦信号的基本概念81 5.1.1正弦信号的三要素81 5.1.2正弦信号的相位差82 5.1.3正弦信号的有效值82 5.2正弦信号的相量表示84 5.2.1复数及其运算84 5.2.2用相量表示正弦信号85 5.3基本元件的伏安特性和基尔霍夫定律的 相量形式87 5.3.1基本元件伏安特性的相量 形式88 5.3.2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 电压定律的相量形式91 5.4相量模型92 5.4.1阻抗与导纳92 5.4.2正弦稳态电路的相量模型95 5.4.3阻抗和导纳的串、并联95 5.5相量法分析98 5.6电路的谐振100 5.6.1串联谐振101 5.6.2并联谐振103 习题105 第2篇模拟电子技术基础109 第6章半导体器件的基本特性110 6.1半导体基础知识110 6.1.1本征半导体110 6.1.2杂质半导体111 6.2PN结及半导体二极管112 6.2.1异型半导体的接触现象112 6.2.2PN结的单向导电特性113 6.2.3半导体二极管116 6.2.4半导体二极管的应用120 6.3半导体晶体管121 6.3.1晶体管的结构及类型121 6.3.2晶体管的放大作用122 6.3.3晶体管的特性曲线124 6.3.4晶体管的主要参数126 习题127 第7章晶体管基本放大电路129 7.1放大的概念129 7.1.1放大电路的概念129 7.1.2符号规定131 7.2放大电路的组成131 7.2.1放大电路的组成原则131 7.2.2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132 7.3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133 7.3.1图解法确定静态工作点133 7.3.2解析法确定静态工作点135 7.3.3电路参数对静态工作点的 影响135 7.4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136 7.4.1图解法分析动态特性136 7.4.2放大电路的非线性失真138 7.4.3晶体管的微变等效电路140 7.4.43种基本组态放大电路的 分析143 7.5静态工作点的稳定及其偏置电路149 习题154 第8章负反馈放大电路157 8.1反馈的基本概念157 8.1.1反馈的定义157 8.1.2反馈的分类和判断157 8.2负反馈的4种组态159 8.2.1反馈的一般表达式159 8.2.2串联电压负反馈160 8.2.3串联电流负反馈161 8.2.4并联电压负反馈162 8.2.5并联电流负反馈162 8.3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163 8.3.1提高放大倍数的稳定性163 8.3.2减小非线性失真和抑制干扰、 噪声164 8.3.3负反馈对输入电阻的影响165 8.3.4负反馈对输出电阻的影响167 8.4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计算168 8.4.1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近似 估算169 8.4.2串联电压负反馈169 8.4.3串联电流负反馈170 8.4.4并联电压负反馈171 8.4.5并联电流负反馈171 习题172 第9章集成运算放大器基础174 9.1零点漂移175 9.2差动放大电路175 9.2.1基本形式175 9.2.2长尾式差动放大电路177 9.2.3恒流源差动放大电路181 9.3集成运放的主要参数与选择182 9.3.1集成运放的主要参数182 9.3.2集成运放的选择184 9.4集成运放的应用185 9.4.1集成运放的使用186 9.4.2信号运算电路188 9.4.3有源滤波器193 习题196 第10章功率放大电路与直流稳压 电源198 10.1功率放大电路198 10.1.1功率放大电路的分类198 10.1.2功率放大器的特点198 10.1.3提高输出功率的方法199 10.1.4乙类互补推挽功率放大 电路199 10.1.5甲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 电路201 10.2直流稳压电源204 10.2.1整流电路205 10.2.2滤波电路206 10.2.3直流稳压电路208 习题212 第3篇数字逻辑电路基础217 第11章数制、编码与逻辑代数218 11.1数制与数制转换218 11.1.1数制218 11.1.2数制间的转换220 11.2二进制数的编码223 11.2.1二—十进制(BCD)码223 11.2.2字符编码225 11.2.3奇偶校验码226 11.3逻辑代数227 11.3.1基本逻辑227 11.3.2基本逻辑运算229 11.3.3逻辑函数与真值表233 11.3.4逻辑函数的基本定理234 11.3.53个规则236 11.3.6常用公式237 11.3.7逻辑函数的标准形式238 11.4逻辑函数的化简241 11.4.1代数化简法24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