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 李永太 支春龙 王元杰 王光全 |
| 丛书名 |
| 出版社 |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 ISBN |
| 9787115487551 |
| 简要 |
| 简介 |
| 内容简介 互联网和物联网发展的zhong极目标是泛在网,也称为无处不在的网络,即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任何人、任何物之间都可以顺畅地通信。 本书详细介绍了无处不在的网络”所依靠的网络技术、终端硬件、软件系统、电源系统和相关网络结构,其中网络技术涵盖互联网、物联网、接入网、无线网、移动网、传输网、数据网和同步网等内容。本书可供互联网及通信领域从业人员参考,也可供大中专院校师生和各企业新入职员工学习。 |
| 目录 |
第 1章 网络基础\t1 1.1 电信网架构\t2 1.2 本地网结构\t3 1.3 IP网络架构\t4 1.4 有线接入网结构\t6 1.5 本地传输网结构\t7 1.6 光缆网分层架构\t8 1.7 移动网分层架构\t10 第 2章 互联网技术\t13 2.1 互联网起源\t14 2.2 互联网分类\t14 2.3 互联网技术\t16 2.4 航空互联网\t24 2.5 物联网\t26 第3章 接入网技术\t31 3.1 接入网定义\t32 3.2 接入网发展\t34 3.3 铜线接入\t35 3.4 光网络接入\t38 第4章 无线网技术\t45 4.1 无线基础\t46 4.2 WLAN技术\t47 4.3 蓝牙技术\t49 4.4 ZigBee技术\t50 4.5 UWB技术\t51 4.6 Z-Wave技术\t51 4.7 红外数据传输\t52 4.8 近场通信\t53 4.8.1 NFC技术\t53 4.8.2 RFID技术\t54 4.9 LiFi技术\t54 4.10 LPWAN\t55 4.11 无源Wi-Fi\t58 第5章 移动网技术\t61 5.1 移动通信起源\t62 5.2 移动技术基础\t62 5.3 1/2G技术\t64 5.4 3/4G技术\t65 5.5 5G技术\t68 第6章 线缆网技术\t75 6.1 电缆\t76 6.2 光纤\t78 6.3 光缆\t84 第7章 传输网技术\t87 7.1 传输技术概况\t88 7.2 准同步PDH\t88 7.3 同步数字SDH\t89 7.4 多业务传送MSTP\t94 7.4.1 以太网\t95 7.4.2 以太信号传输\t99 7.4.3 业务类型\t100 7.5 WDM\t103 7.5.1 WDM概述\t103 7.5.2 WDM架构\t104 7.6 OTN\t108 7.7 PTN/IPRAN\t114 7.7.1 RAN结构\t114 7.7.2 IPRAN技术架构\t115 7.7.3 IPRAN网络架构\t117 7.7.4 IPRAN关键技术\t119 7.7.5 PTN/IPRAN的比较\t121 第8章 数据网技术\t123 8.1 两种参考模型\t124 8.1.1 OSI参考模型\t124 8.1.2 TCP/IP参考模型\t125 8.1.3 常见术语\t126 8.2 MAC/IP地址\t129 8.2.1 MAC地址\t129 8.2.2 IP地址\t130 8.3 地址解析协议\t134 8.4 域名解析规则\t135 8.5 VLAN概述\t136 8.6 路由协议\t138 8.7 路由表\t140 8.8 IS-IS协议\t144 8.9 OSPF\t149 8.10 BGP\t153 8.11 MPLS技术\t159 8.12 VPN技术\t160 第9章 同步网技术\t163 9.1 同步基本概念\t164 9.2 时钟设备术语\t166 9.3 时钟工作模式\t169 9.4 网同步实现方法\t170 9.5 同步需求\t171 第 10章 软件技术\t173 10.1 软件现状\t174 10.2 开源技术\t174 10.3 操作系统\t177 第 11章 终端技术\t179 11.1 半导体\t180 11.2 传感器\t180 11.3 中继设备\t182 11.4 智能硬件\t186 11.5 智能穿戴\t187 11.6 智能网关\t189 11.7 智能家居\t191 11.8 柔性电子\t193 11.9 显示技术\t194 11.10 虚拟现实\t195 第 12章 通信电源\t197 12.1 基础知识\t198 12.2 通信电源\t201 12.2.1 交流供电\t201 12.2.2 直流供电\t205 12.2.3 防雷接地\t206 12.3 用电安全\t208 12.3.1 电气事故\t208 12.3.2 安全电压\t211 12.3.3 触电急救\t211 参考文献\t216 附录 缩略语\t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