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隋鹏程陈宝智隋旭 |
出版社 | |
出版时间 | 2005-04-01 |
特色:
简介本书为安全软科学理论探索的新书。书中总论安全、系统安全、危险源辨识、评价及控制;事故的特征和随机性;事故致因理论的各种学说;阐述企业系统安全管理,为制订安全目标、安全决策及掌握事故预测技术打下基础。书中引入行为科学与安全生产有关的理论,为防止人失误,介绍了安全人机学、安全心理学基本知识,以人为本的“人本安全原理”;物质、设备安全的“物流安全原理”和安全信息。本书介绍了系统安全评价和系统安全分析,以故障树分析及概率危险性评价为重点。书中论述了事故的统计分析、调查研究、事故的应急救援与处理。本书可供工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监督人员和安全工程师学习使用,亦可作为大专院校安全工程专业的教学用书。目录**章安全总论1**节事故1一、事故的学术定义1二、事故的特征4三、事故的发展阶段5四、伤亡事故法律上的定义6五、事故发生频率与后果严重度7六、事故的构成和追踪系统9第二节安全11一、安全的定义11二、系统安全12三、防止事故原理13第三节危险源15一、危险源分类16二、危险源辨识和评价19第四节危险源控制21一、消除危险源21二、限制能量或减少危险物质量22三、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24第二章事故致因理论26**节事故致因理论的由来和发展26第二节事故频发倾向论31一、事故频发倾向31二、事故遭遇倾向32三、关于事故频发倾向理论33第三节事故因果论33一、因果继承原则33二、事故因果类型35三、起因物和施害物35四、事故因果连锁论36五、关于多米诺骨牌事故新模型39第四节能量转移论40一、能量与事故40二、防止能量逆流于人体的措施42三、能量观点的事故因果连锁43第五节扰动起源论45一、扰动起源事故模型45二、事故事件过程的多重线性及其应用46第六节人失误主因论48第七节管理失误论51一、博德的事故因果连锁51二、亚当斯的事故因果连锁53三、以管理失误为主因的事故模型54第八节轨迹交叉论55一、人、物两个事件链55二、人与物在事故致因中的地位58第九节变化论60第十节综合论63第三章系统安全管理65**节现代管理科学原理65一、系统原理65二、整分合原理66三、反馈原理67四、封闭原理69五、弹性原理70六、能级原理71七、以人为本原理72八、动力原理73第二节系统、系统工程、系统管理74一、系统的定义和分类74二、系统工程的概念和内容75三、系统管理77第三节系统整体性原理79一、系统整体性原理79二、系统的危险源及相关因素79三、人-机-材料-环境系统81四、人-机系统事故模型81五、人-环境物事故模型83六、人-机系统外的事故模型84第四节人流、物流和信息流概述85一、人流85二、流通质和物流85三、信息流85四、系统中的信息流85第五节安全目标管理86一、目标管理的内容86二、安全目标的确定88三、安全目标管理重在发现安全问题92四、安全目标体系及内容94五、安全目标管理的几个认识问题95六、做好安全目标管理的注意事项97第六节安全决策99一、决策技术概述99二、安全决策的制订方法102三、安全决策解决问题的步骤105四、安全决策程序108五、安全决策表和价值工程决策法111第七节从系统安全观点防止事故的五个步骤113第八节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116一、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运行模式116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要素117三、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特征117第九节预测技术和事故预测119一、预测概述119二、预先危险分析事故预测法123三、用PHA对某石化公司500万吨/年常减压蒸馏装置进行预评价124第十节系统安全管理方案129第四章人本安全原理132**节行为科学概述132一、动机论和挫折论132二、人性假说与管理理论134三、激励论137第二节人失误及其分类143一、人失误143二、人失误分类145第三节人的不安全行为分析148一、人的不安全行为的追踪148二、人的不安全行为五种起因149第四节防止人失误与安全人机工程学152一、防止人失误的技术措施152二、人机系统的类型和功能154三、安全人机工程学基本概念156第五节防止人失误的管理措施164一、强化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164二、推广作业标准化169三、人员选择和职业适合性169四、作业审批和安全确认170第六节安全心理学概论170一、安全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170二、心理学与安全171三、建立与维持兴趣176四、事故原因分析与心理因素178五、注意与安全教育及监督180六、人的心理状态对发生事故的影响182七、生理-心理因素与不安全行为188第五章物流安全原理192**节概述192一、物流中的重点安全问题192二、机械安全及其本质安全化192三、安全合理地布置工作场所194四、工作场所的安全原则195五、作业环境、安全距离、安全通道和作业空间196第二节设备与物流的安全管理200一、机器设备的选择和评价200二、设备的使用、维修、改造与更新203三、排除物流中的事故205第三节物品搬运及厂内交通安全原理208一、物质搬运引发的事故209二、预防搬运事故的22条原则209第四节设备可靠性214一、一般概念214二、串、并联系统的可靠性216三、提高设备可靠性的方法217四、机械设备设计时的安全要求217第五节危险物质加工处理危险性评价218一、火灾爆炸指数法219二、用火灾爆炸指数法评价青海某天然气田开发工程实例223三、火灾、爆炸、毒性蒙德危险指数评价法228四、火灾、爆炸灾害评估234五、ILO推荐的单元危险性快速排序法237第六节安全控制系统243一、生产操作安全控制系统243二、可燃气体泄漏监控系统244三、火灾监控系统245四、安全确认型安全监控系统246第六章信息流与安全信息248**节管理信息系统248一、管理信息系统及其类别248二、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和设计249三、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工作内容249第二节安全信息251一、安全信息的基本要点251二、安全信息与事故序列的四个阶段252三、安全信息的设计253四、安全信息的制作259五、生产现场的安全信息流262第三节人的信息处理过程264第四节事故序列信息模型267一、莎莉模型267二、工作环境基金模型268三、新WEF模型271四、安德森模型273五、海尔模型273六、皮特森模型275七、瑞森反馈模型275第五节对风险和危害的感知信息277一、对风险的感知277二、风险评价277三、对危害的感知278第七章系统安全分析281**节系统安全分析概述281一、系统安全分析的目的和程序281二、系统安全分析方法281第二节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288一、故障类型和影响与危险度分析288二、故障类型和影响、危险度分析方法290三、FMECA和FTA292第三节事件树分析293一、事件树分析原理293二、事件树分析举例293第四节管理疏忽和危险树295一、管理疏忽和危险树的基本原理295二、管理疏忽与危险树的结构296三、管理疏忽和危险树的应用经验298四、MORT的新版本及其应用300第五节故障树分析浅释303一、故障树及其符号303二、逻辑积、逻辑和的表达式305三、故障树分析实例305四、*小割集和*小径集浅释308第六节故障树的数学表达313一、布尔代数基本知识313二、故障树的结构函数315三、相关结构函数的一般表达式317第七节故障树顶事件的发生概率319一、g函数319二、顶事件概率的求法320第八节简化故障树321一、除去不相关和多余的基本事件321二、等价故障树325第九节*小割集和*小径集326一、*小割集与*小径集的定义326二、用*小割集和*小径集表示结构函数327三、利用*小割集和*小径集求解顶事件发生概率329第十节*小割集求算法333一、蒙特卡罗法333二、决定的方法335三、*小径集求算法337第十一节基本事件重要度338一、结构重要度338二、概率重要度340三、关键重要度341第十二节顶事件发生概率近似解法342一、基本事件相互统计独立时的近似计算342二、基本事件相互统计不独立时的近似计算344第十三节伤亡事故的故障树分析345一、故障树分析步骤345二、绘制伤亡事故故障树时应注意的问题345三、基本事件发生概率的确定347第十四节矿井火灾的故障树分析实例351一、外因失火的故障树351二、初期灭火失败故障树354三、撤离工作区域失败故障树355四、撤离矿井失败故障树356五、待避和外部援救失败故障树358第八章系统安全评价--系统危险性评价360**节系统危险性评价概述360第二节作业条件的危险评价363一、可能性因素364二、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364三、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365四、危险分数365五、图解法366第三节安全检查表评价方法367一、设计用安全检查表368二、厂矿企业安全检查表368三、用安全检查表进行危险性评价370第四节概率危险性评价372一、概述372二、评价程序375三、量化危险性375四、确定安全目标376第五节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376一、评价原则377二、危险等级的划分原则380三、危险等级的计算方法和划分等级381四、计算举例382五、危险性评价原则383第六节石化工厂安全预评价384一、石油化工厂安全预评价的依据和标准384二、预评价目的385三、评价原则385四、预评价方法386五、预评价的工作程序386第九章伤亡事故统计分析及调查研究387**节伤亡事故统计分析的数学原理387一、概述387二、概率及数理统计的基本知识388第二节伤亡事故分类393第三节伤亡事故统计指标395一、伤亡事故频率395二、伤亡事故严重率397第四节伤亡事故综合分析研究399一、伤亡事故综合分析研究概述399二、伤亡事故管理图400三、伤亡事故发生趋势分析402四、探明产生伤亡事故的原因403五、探讨伤亡事故发生的规律405第五节伤亡事故调查研究概述406一、调查研究的目的406二、事后调查和事先调查407第六节伤亡事故的事后调查408一、伤亡事故调查的目的和任务408二、伤亡事故调查程序409三、伤亡事故处理411四、伤亡事故调查研究的十二个步骤412第七节事故判定技术--事先调查与预测隐患417一、使用事故判定技术进行调查的方法417二、事故判定技术的变形方案418三、资料分析419四、事故判定技术的作用419第八节不安全行为调查420一、分层随机抽样420二、不安全行为调查方法421第十章灾害系统管理及事故性灾害的应急救援423**节灾难性事故及事故性灾害423一、灾难性事故423二、事故性灾害及其社会学特征424三、事故性灾害属于人为灾害427第二节灾害系统管理428一、灾害系统管理图428二、救灾对策预案管理428三、灾害应急管理系统及基于“3S”的灾害监测与评估系统430第三节抗御灾害与减灾系统工程432一、抗御灾害的阶段和要素432二、减灾系统工程的系列与任务435三、城市减灾与企业减灾439第四节先进国家的应急救援体系概况442一、概述442二、美国灾害应急救援体制443三、日本灾害应急救援体制443第五节事故应急救援计划448一、概述448二、应急救援计划的目的和制定程序449三、应急救援计划的内容449参考文献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