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本书是从事粮食、食品储运技术人员的专业用书,并可作为高等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粮食、物流、农业、工商管理等专业方向大、中专院校师生的参考书,以及相关专业科技及管理人员的重要参考用书。 本书共分为八章,全书系统论述了粮食在储运过程中的安全技术。并分章节比较详细地介绍了粮食的物理、生理、生态及储藏等特性;目前我国常用的粮食仓库的类型特点和围护结构及组成形式;粮食储运过程中重要害虫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和措施;与粮食储运安全相关的主要微生物类群、活动的一般规律和粮食储运防霉技术;目前在粮食储运中常用的干燥、通风、气调和温控等技术;粮食储运中的检测技术,包括温度、水分、湿度、气体成分、害虫、粮食质量及品质等方面的检测技术;粮食运输的方式、粮食运输管理及粮食物流系统;粮食储运中的直接安全隐患、安全管理与预防、防护措施。
简介本书共分为八章,全书系统论述了粮食在储运过程中的安全技术。并分章节比较详细地介绍了粮食的物理、生理、生态及储藏等特性;目前我国常用的粮食仓库的类型特点和围护结构及组成形式;粮食储运过程中重要害虫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和措施;与粮食储运安全相关的主要微生物类群、活动的一般规律和粮食储运防霉技术;目前在粮食储运中常用的干燥、通风、气调和温控等技术;粮食储运中的检测技术,包括温度、水分、湿度、气体成分、害虫、粮食质量及品质等方面的检测技术;粮食运输的方式、粮食运输管理及粮食物流系统;粮食储运中的直接安全隐患、安全管理与预防、防护措施。本书是从事粮食、食品储运技术人员的专业用书,并可作为高等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粮食、物流、农业、工商管理等专业方向大、中专院校师生的参考书,以及相关专业科技及管理人员的重要参考用书。目录目录**章粮食特性1**节粮食的物理特性1一、粮堆的散落性1二、粮食的自动分级3三、粮食的孔隙度5四、粮食的热特性7五、粮食的吸附性和吸湿性9第二节粮食的生理特性12一、粮食呼吸作用12二、粮食的生活力和休眠14三、粮食的后熟作用15四、粮食的发芽率和寿命15第三节粮食储藏生态特性16一、生态系统16二、三温和三湿18三、粮堆发热18四、粮食储藏中的结露19第四节粮食的储藏特性20第二章粮食储藏的仓型与围护结构22**节粮食储藏的常见仓型22一、不同储粮生态地域适宜仓型22二、我国的主要仓型及特点24第二节粮仓的围护结构37一、储粮围护结构的类型及组成37二、各种围护结构的特点及技术参数43第三章储粮害虫防治技术46**节重要储粮害虫及其生物学46一、危险性害虫46二、蛀食性害虫51三、其他重要害虫59第二节储粮害虫的预防措施68一、改变储粮环境清除害虫感染源69二、利用杀虫剂清除空仓和器材中的害虫69第三节储粮害虫的非化学防治70一、温控防治技术70二、气调防治技术74三、电离辐射防治技术77四、生物防治技术79第四节储粮害虫的化学防治87一、储粮保护剂及应用技术87二、储粮熏蒸剂及应用技术93第四章粮食储运的防霉技术106**节粮食储运安全相关的主要微生物类群106一、曲霉类霉菌108二、青霉类霉菌112三、其他霉菌113第二节粮食微生物活动的一般规律116一、粮食储运期间霉菌含量变化的一般规律117二、储粮霉变发生的一般规律118三、主要粮食品种的微生物学特点119四、微生物对储粮品质的影响121第三节粮食储运防霉技术124一、粮食储运防霉需要重点关注的因素124二、粮食防霉的早期预测127三、常用的粮食储运防霉技术128第五章粮食安全储藏技术134**节粮食干燥技术134一、粮食干燥的意义134二、国内外粮食干燥机现状135三、粮食的湿(热)物理性质137四、湿气体的基本知识139五、湿气体的I-d图142六、粮食干燥机理143七、影响干燥粮食品质因素的分析146八、传热的基本方式150九、粮食干燥机分类150十、粮食干燥系统主要组成151十一、粮食干燥机主要组成152十二、干燥介质在系统中的流动顺序158十三、供热系统158十四、粮食干燥机生产管理160第二节储粮通风技术165一、粮堆机械通风的概念165二、粮堆通风目的165三、粮堆机械通风的分类166四、粮堆机械通风系统169五、通风方法169六、粮堆通风系统的主要参数171第三节气调储粮技术174一、自然密闭缺氧储藏175二、“双低”和“三低”储藏175第四节温控储粮技术177一、高温储藏177二、低温储藏178三、准低温储藏179四、谷冷机低温储粮179五、地下储粮及地下粮仓180第六章储粮安全检测技术182**节粮食温度检测技术182一、粮食温度的变化规律182二、粮温检测的意义183三、粮食温度计检测183四、数字式电子测温仪检测183五、微机巡回测温仪检测184第二节粮食水分检测技术186一、粮食水分的变化规律186二、粮食水分检测的意义186三、粮食水分的测定技术187第三节湿度检测技术191一、湿度检测的意义191二、湿度检测技术191第四节气体成分检测193一、粮堆中的气体成分检测的意义193二、气体成分检测技术194第五节储粮害虫检测195一、直观检查法195二、取样检查法195三、诱集检查法198四、其他检查方法200第六节粮食质量和品质的检测202一、样品的抽取、制备和保存202二、粮食质量和品质的检测指标207三、粮食质量和品质检测方法213第七章粮食运输安全与管理技术237**节我国交通运输业及粮食运输发展概述237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237二、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与建立237三、我国粮食运输的发展237第二节粮食运输方式241一、粮食包装运输241二、粮食散装运输244三、粮食集装箱运输249第三节粮食运输管理252一、粮食运输的基本原则252二、粮食运输计划252三、粮食包装物及铺垫物252四、粮食发运254五、粮食接收256六、粮食中转258七、粮食运输责任划分259八、粮食运输定额损耗263九、粮食运输事故及处理265第四节粮食物流系统及其合理化268一、物流产业与现代物流268二、粮食物流及其合理化269三、发展粮食物流的意义271四、影响粮食物流发展的因素272五、粮食运输合理化274六、粮食物流系统的规划277第八章储粮安全生产284**节粉尘爆炸及其预防284一、粉尘爆炸的条件284二、粉尘爆炸的预防285第二节储粮化学药剂的安全使用287一、储粮化学药剂的安全管理287二、储粮保护剂的安全使用288三、储粮熏蒸剂的安全使用289第三节气调储藏的安全防护292一、供气装置的安全管理292二、气调储藏装置的使用安全292三、气调储藏的安全防护293第四节仓储作业的事故预防293一、消防293二、灾害天气的防范294三、机械作业的安全294四、仓房进、出粮的安全294主要参考文献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