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雍静 杨岳 |
丛书名 |
“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 卓越工程能力培养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系列规划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 |
9787111674801 |
简要 |
简介 |
内容简介 主要介绍中、低压供配电系统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系统的计算及构成方法、电气设备的选择及运行管理等。本书在编排上由整体到局部,首先对供配电系统作总体的介绍,再逐步深入到各个局部进行分析和讲解,使读者接受更为容易。本书强调理论与工程实际的结合,突出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书中实例和习题大都来自于实际工程中。本书中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采用*国家标准,专业术语以国家标准和IEC标准为准,表述严谨,数据翔实。本书侧重民用中、低压供配电系统的介绍,通过对问题简明、易懂的分析,使读者对中、低压供配电系统有较全面的认识。本书内容紧密结合工程实际,实用性强。不仅可作为电气类专业本科学生(尤其是卓越计划建筑电气专业方向)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用书和参考用书。 |
目录 |
序 前言 第1章绪论1 1.1电力系统1 1.1.1电力工业发展简况1 1.1.2电力系统构成2 1.1.3电力系统特性3 1.1.4现代电力系统新特点4 1.2电力系统及设备电压5 1.2.1电力系统电压与传输能力5 1.2.2电力系统标准电压6 1.2.3设备额定电压确定6 1.3供配电系统8 1.3.1城市电网的结构与特点8 1.3.2供配电系统组成10 1.3.3用户对供配电系统的要求10 1.3.4负荷类别及等级划分12 1.3.5不同重要等级负荷对电源的 要求14 1.4本书的主要内容16 思考与练习题17 第2章供配电系统结构18 2.1供配电系统结构的表述18 2.2变配电站电气主接线及配电装置19 2.2.1主接线的含义19 2.2.2一次系统主要设备功能及工程 表述19 2.2.3基本主接线形式21 2.2.4变配电站典型主接线及成套变配电 装置25 2.2.5变电站平面布置30 2.2.6变配电站位置确定32 2.3供配电网络接线及线路结构33 2.3.1放射式配电34 2.3.2树干式配电35 2.3.3环式配电35 2.3.4线路结构36 2.4供配电系统可靠性分析40 2.4.1可靠性基本概念40 2.4.2不可修系统可靠性分析42 2.4.3可修系统可靠性分析43 2.4.4配电系统可靠性分析举例45 2.5供配电系统导体配置形式及中性点 运行方式46 2.5.1术语46 2.5.2三相系统47 2.5.3供配电系统导体配置50 2.5.4供配电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50 思考与练习题52 第3章负荷特性与负荷估计55 3.1配电网络元器件模型55 3.1.1配电系统电源模型55 3.1.2配电变压器电气模型56 3.1.3配电线路电气模型59 3.2配电系统负荷模型61 3.2.1单一电力负荷的静态模型62 3.2.2综合电力负荷的静态模型64 3.2.3典型用户的静态负荷特性64 3.3负荷波动的随机特性66 3.3.1日负荷曲线66 3.3.2计算负荷的概念69 3.3.3同类负荷的随机特性及量化71 3.3.4多类负荷的随机特性及量化73 3.3.5年负荷曲线75 3.4供配电系统损耗76 3.4.1功率损耗76 3.4.2电能损耗77 3.5无功功率补偿78 3.5.1功率因数计算78 3.5.2并联电容器补偿79 3.6供配电系统负荷估计82 3.6.1负荷估计基本流程82 3.6.2配电系统单一负荷安装容量83 3.6.3各供电设备承载的计算负荷 估计86 3.6.4负荷估计举例89 思考与练习题93 第4章供配电系统短路电流计算97 4.1供配电系统短路故障概述97 4.1.1供配电系统短路故障类型、 原因与危害97 4.1.2短路故障的特点99 4.2供配电系统三相短路暂态过程99 4.2.1无限大容量系统短路暂态过程 分析99 4.2.2有限容量系统短路暂态过程 简介102 4.3配电系统三相短路全电流特征103 4.3.1三相短路全电流极值条件103 4.3.2三相短路电流特征值104 供配电技术 4.3.3异步电动机对短路冲击电流的 影响106 4.4三相短路稳态电流的标幺值计算 方法107 4.4.1标幺值法107 4.4.2配电系统元件阻抗的标幺值113 4.4.3用标幺值法计算短路电流与短路 容量115 4.4.4计算示例118 4.5不对称短路的序分量分析法121 4.5.1对称分量法121 4.5.2配电系统两相短路计算125 4.5.3配电系统单相短路计算130 4.5.4配电变压器二次侧不对称短路 穿越电流计算133 思考与练习题135 第5章供配电系统继电保护137 5.1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137 5.1.1供配电系统的故障与故障判别137 5.1.2保护的种类与要求139 5.2保护用继电器及其保护特性140 5.2.1对继电器的一般认识140 5.2.2电磁式继电器及特性143 5.2.3具有反时限特性的组合式 继电器145 5.2.4静态继电器简介147 5.3电流保护装置的接线方式与工作 原理147 5.3.1变配电所二次系统简介147 5.3.2电流保护互感器设置及其与 继电器的接线方式149 5.3.3电流保护装置的工作原理151 5.4单端电源配电线路相间短路故障 保护152 5.4.1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152 5.4.2定(反)时限过电流保护154 5.4.3带时限电流速断保护157 5.4.4电流三段保护的综合应用及计算 示例157 5.5单端电源线路异常运行状态保护160 5.5.1过负荷保护160 5.5.2小接地系统单相接地保护161 5.6配电线路自动重合闸技术165 5.6.1自动重合闸的作用与基本要求166 5.6.2自动重合闸与保护的配合166 5.7配电变压器保护168 5.7.1相间短路的电流三段保护168 5.7.2低压侧单相短路的零序电流 保护170 5.7.3相间短路的电流差动保护171 5.7.4过负荷保护172 5.7.5气体保护与温度保护172 5.8微机保护172 5.8.1微机保护基本概念172 5.8.2微机保护硬件构成173 5.8.3微机保护软件实现174 思考与练习题175 第6章供配电系统设备与线缆参数 确定177 6.1短路电流的效应177 6.1.1短路电流通过平行导体产生的 电动力效应177 6.1.2短路电流的热效应178 6.1.3开关电器的电弧产生与灭弧 原理181 6.2电气设备与线缆选择的一般原则184 6.2.1按正常工作条件选择参数184 6.2.2按短路动、热稳定校验参数185 6.2.3按工作环境条件校验参数187 6.3电力线缆参数确定189 6.3.1导体材料与线缆类型选择189 6.3.2线缆的载流量191 6.3.3线缆截面积选择193 6.3.4配电线路电压损失计算195 6.3.5封闭母线(母线槽)的选择198 6.4配电变压器参数确定199 6.4.1配电变压器类型的选择199 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