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装书]历史上的交易智慧:魏朱商业模式理论视角的解析+商业模式的经济解释:深度解构商业模式密码(2册)

作者
朱武祥 范家琛 等
丛书名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
9782112151347
简要
简介
内容简介书籍经济管理学书籍 ---------------------------8084894 - 历史上的交易智慧:魏朱商业模式理论视角的解析--------------------------- 商业模式概念正式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一直没有引起业界和学术界的重视,直到2000年前后,因为互联网企业的崛起才开始引起业界和学术界的关注,商业模式逐渐成为一个热门领域。人们以往习惯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介绍他们的商业智慧,但是不够清晰也缺乏统一的商业逻辑。本书以魏朱商业模式理论为底层逻辑,从资源能力交易的角度,以中外经典历史商业案例讲解商业模式知识,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中外商贾奇才们过人的商业智慧和商业模式。讲解风格适合大众读者。 ---------------------------199786 - 商业模式的经济解释:深度解构商业模式密码--------------------------- 许多精彩的商业模式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呢?答案往往归结为企业家的独特经验和灵感,这使得商业模式的设计变得非常神秘。那么,商业模式的设计有没有规律或方法呢?《商业模式的经济解释:深度解构商业模式密码》提出了一套商业模式设计的工具,从定义、功能、要素内在自洽逻辑、设计等环节进行拓展,使商业模式的设计有了衡量的标准,也使商业模式的内在逻辑清晰可见。
目录
[套装书具体书目]
199786 - 商业模式的经济解释:深度解构商业模式密码 - 9787111381280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定价 36
8084894 - 历史上的交易智慧:魏朱商业模式理论视角的解析 - 9787111695790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定价 69



---------------------------8084894 - 历史上的交易智慧:魏朱商业模式理论视角的解析---------------------------


序 言
第1章 魏朱商业模式理论基础 ·1
第2章 商圣范蠡的商业交易智慧 ·21
第3章 管仲助力优化中央财政 ·35
第4章 古代土地财政增收模式 ·49
第5章 古代朝廷兴商助农减负模式 ·67
第6章 交易风险管理模式创新 ·95
第7章 胡雪岩的金融交易模式智慧 ·119
第8章 洋务运动的官商混改模式 ·139
第9章 冼冠生与近代中国营销模式创新 ·163
第10章 欧美近代商业模式趣事 ·183
参考文献 ·209



---------------------------199786 - 商业模式的经济解释:深度解构商业模式密码---------------------------


推荐序一 商业模式的三把标尺<br />推荐序二 解释的背后<br />第1章 绪论:商业模式与全息交易结构<br />1.1 交易结构的交易价值、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br />1.2 交易结构的六要素<br />1.3 从发现、重构到解释,从解释到竞争、设计<br /><br />第2章 商业模式与交易价值、交易成本、交易风险<br />2.1 商业模式: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br />2.2 好商业模式:高价值创造,低价值耗散<br />2.3 商业模式的动态分析<br />2.4 商业模式的构成:六要素模型<br />2.5 商业模式与其他管理理论的联系与区别<br /><br />第3章 交易成本最小的商业模式<br />3.1 起点站:农业合作社<br />3.1.1 生产:供应商合作社--阿斯米尔联合花卉拍卖合作社<br />3.1.2 服务:顾客合作社--居马<br />3.1.3 销售:顾客合作社--米格罗合作社<br />3.1.4 融资:顾客合作社--荷兰合作银行<br />3.2<br />第二站:住房合作社--瑞典的经验<br />3.3<br />第三站:雇员合作社--蒙德拉贡<br />3.4<br />第四站:无所有人--各种非营利机构<br />3.5<br />第五站:另一种慈善机构--社会企业<br />3.6 终点站:市场交易和所有权交易的平衡--兼论晋商<br />3.7 商业模式与结构性竞争优势<br /><br />第4章 商业模式定位与战略定位<br />4.1 从战略定位和营销定位讲起<br />4.2 商业模式定位:利益相关者需求的满足方式<br />4.3 商业模式定位分析维度一:产权的转移<br />4.4 商业模式定位分析维度二:交易过程<br />4.5 商业模式定位分析维度三:产品、服务、解决方案、赚钱工具<br /><br />第5章 赢利模式之收支方式一:固定、剩余和分成<br />5.1 资源能力的固定贡献与可变贡献<br />5.2 赢利模式的固定、剩余和分成<br />5.3 影响因素一:交易价值<br />5.4 影响因素二:交易成本<br />5.5 影响因素三:风险承受能力<br />5.6 如何确定赢利模式<br />5.7 赢利模式的组合<br />5.8 赢利模式的竞争<br /><br />第6章 赢利模式之收支方式二:进场费、过路费、停车费、油费、<br />分享费<br />6.1 是否创造了新的交易价值<br />6.2 是否降低了交易成本<br />6.3 是否降低了交易风险<br />6.4 赢利模式背后是实力差异所导致的博弈结构差异<br /><br />第7章 赢利模式之收支方式三:组合计价<br />7.1 产品组合计价<br />7.1.1 两部计价<br />7.1.2 剃须刀-刀片与反剃须刀-刀片<br />7.1.3 整体解决方案<br />7.1.4 超市货架<br />7.2 消费群体组合计价<br />7.2.1 交叉补贴<br />7.2.2 批量计价<br />7.2.3 分时计价<br /><br />第8章 赢利模式之收支来源<br />8.1 盈利来自哪些资源能力、哪些业务<br />8.2 来自哪些利益相关者<br />8.3 从PM0到PMX:为利益相关者编织一张生态价值网络<br />8.4 成本和收入的灵活转换<br /><br />第9章 关键资源能力与企业价值创造<br />9.1 什么资源能力才是关键的<br />9.2 如何获得关键资源能力<br />9.3 资源能力优势如何转化成竞争优势<br />9.4 关键资源能力如何造就高企业价值<br /><br />第10章 现金流结构与内生金融<br />10.1 现金流结构功能一:度量企业价值<br />10.2 现金流结构功能二:诊断交易结构的优劣<br />10.3 现金流结构功能三:金融工具的设计依据<br />附录10A 金融工具的经济解释<br /><br />第11章 平台型商业模式<br />11.1 平台型商业模式:正反馈性造就多多益善<br />11.2 为什么选择平台型商业模式:生机盎然的生态系统<br />11.3 平台的赢利模式:收支来源和计价方式<br />11.3.1 收支来源<br />11.3.2 定价方式<br />11.4 平台型商业模式的竞争与演化:以数字媒体平台为例<br /><br />第12章 软一体化型商业模式<br />12.1 软纵向一体化:BP Solar的战略选择动因<br />12.2 软全产业链一体化:金风科技的商业模式进化<br />12.3 软一体化的资源能力要求<br />附录12A 一体化的战略动因分析<br />参考文献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