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理查德·保罗 琳达·埃尔德 尼尔·布朗 斯图尔特·基利 布鲁克·诺埃尔·摩尔 理查德·帕克 |
丛书名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 |
9782106161528 |
简要 |
简介 |
内容简介 ---------------------------8065912 - 批判性思维工具(原书第3版)--------------------------- 思维决定行为,思维决定感受,思维决定需求。大多数人的思维方式都是潜意识的。而在人们没有意识到自身思维过程的情况下,要改变思维的质量是不可能的。本书将解析批判性思维的概念、特点与实践策略,呈现成功思考者的思维方式,并提供学习它的方法。批判性思维可能帮助人们成为更加出色、明智的思考者和解惑者,把握职业生涯和人生,把握自己的各种情绪,逐渐不被他人所左右,从而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 ---------------------------8058100 - 学会提问(原书第11版)--------------------------- 如果你家乡的企业因为防治雾霾而限产停产,你会支持还是反对? 如果你所在城市的地铁因为安全因素升级了安检程序,你会配合还是愤怒? 如果微信群里,家人时不时发来一些标题为“……秘密”“……必看”的养生文章,你会支持还是劝阻? 无数专家都说股市要跌、房价要涨,或者激烈地唱着反调,你相信谁?质疑谁? 所有这些问题背后,你自己的观点是什么?你的理由是什么?有确凿的证据来证实吗?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嘈杂、喧嚣,每时每刻都被泛滥的信息所包围,大到涉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小到个人生活的决策,如果你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就只能全盘接受别人兜售的观点——他们热衷于让你相信这是“事实”,但所说的话往往真假参半。 专家说得再动听,也无法替我们救急,我们有必要依靠自己的大脑,激发批判性思维,提出关键问题,让众说纷纭的争论立见分晓。 在本书中,我们特意增加一章新的内容,专门探讨认知偏见及批判性思维会遭遇的障碍。另外还吸收了丹尼尔卡尼曼所著的《思考:快与慢》里的真知灼见,并贯穿全书,我们尤其强调“慢思考”的重要性。 . 当你能够坦然面对立场和你完全相左的意见,理性判断而不会党同伐异时,当你面对提问和质疑,有能力组织更多确凿的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而不只把声高当有理,或认为别人是没事找茬,有意和自己过不去时,当你能够在对话和辩论中拨开迷雾,识别出对方的逻辑谬误和感情操纵时,世界在你眼中将变得更加有趣、开阔。不草率、不盲从,不为感性和无事实根据的传闻所左右,尽力理解那些价值观和我们背道而驰的分析推理方式,克服偏见对判断的影响,这样才有可能得出更为正确、理性的结论。我们需要靠自己去问为什么,不要让自己的大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8077248 - 批判性思维(原书第12版)--------------------------- 本书是美国最为畅销的图书之一,连续12次再版,语言通俗、生动,直观地阐述了批判性思维、正确推理和合理论证的基本问题、观点、方法和技巧。《批判性思维》从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说起,对如何正确地思维和清晰地写作,到有效论证的规则、合理的演绎和归纳推理,再到道德、法律和美学的论证进行了详细阐述,同时还指出了各种以修辞手法来掩盖虚假论证的例子,对批判性思维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和掌握合理而正确的思维基本原则、规则、要求、技巧和训练方法。 |
目录 |
[套装书具体书目] 8058100 - 学会提问(原书第11版) - 9787111616832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定价 59 8065912 - 批判性思维工具(原书第3版) - 9787111638209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定价 79 8077248 - 批判性思维(原书第12版) - 9787111664420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定价 65 ---------------------------8065912 - 批判性思维工具(原书第3版)--------------------------- 译者序 前言 绪论 1 最新的批判性思维概念 1 作为一个思考者,你的技能如何 2 良好的思维方式需要付出努力 5 批判性思维的概念 8 成为自己思维的批判者 11 建立新的思维方式 11 培养对自己推理能力和识别事物能力的信心 12 第1章 成为公正的思考者 15 批判性思维的强弱 16 公正性需要什么 20 认识思维特质之间的相互关联性 35 小结 38 第2章 你处于批判性思维前四个阶段的哪个 阶段 39 阶段1 鲁莽的思考者 40 阶段2 质疑的思考者 42 阶段3 初始的思考者 44 阶段4 练习中的思考者 48 一份通向进步的“游戏计划” 50 为制订练习计划而建议的策略 50 第3章 自我理解 59 监控日常思维和生活中的自我中心 60 努力做到思维公正 61 识别大脑的三个与众不同的功能 62 理解你与大脑间的特殊关系 64 将所学课程与你的生活问题建立联系 68 整合理智和情感的学习 68 第4章 思维的组成 71 推理无处不在 72 思维的成分 74 思维成分的整合 83 思维要素之间的关系 84 批判性思维指向一定目标 85 批判性思考者能够组织概念 86 批判性思考者评估获取的信息 89 批判性思考者能够区分推论与假设 93 批判性思考者能够透彻理解推论的意义 99 批判性思考者能够调整观点立场 102 批判性思考者的观点立场 103 小结 104 第5章 思维标准 105 深入理解通用思维标准 106 将思维元素和思维标准结合 115 使用思维标准的简要指南 121 第6章 培养良好思维的提问 131 思维中提问的重要性 132 质疑你的问题 133 呆板的问题反映惰性的思考 134 三种问题类型 134 成为苏格拉底式提问者 138 关注问题的类型 140 关注思维标准 141 关注思维元素 143 关注问题优先次序 146 关注思维领域 147 小结 150 第7章 掌握思维,掌握内容 151 超越表面化的记忆,深度学习 152 内容和思维的关系 153 通过思维理解内容,通过内容进行思考 154 用思维的知识在课堂上思考 156 第8章 了解优秀思维者是如何学习的 159 优化学习的18个策略 160 典型大学课堂的逻辑 162 理清你所学课程的最基本概念 166 清楚课程和学科必要的思维模式 168 生物化学的逻辑 171 另外四门学科的逻辑 175 确保课程设计对你有效 182 听说读写和思考 186 找出一篇文章的逻辑 189 弄清教科书的逻辑 189 评价作者推理的标准 189 第9章 重新评估自己思考和学习的水平 191 发展自我评估的策略 192 运用特征来评价你的表现 192 运用学生特征去评价你自己在具体学科中的表现 197 小结 201 第10章 决策和问题解决 202 决策 202 问题解决 211 小结 227 第11章 应对自身的非理性 229 管好自私的天性 231 控制你的社会中心倾向 258 小结 267 第12章 如何甄辨新闻中的媒体偏见和宣教 269 民主与新闻媒体 270 使得新闻媒介逻辑晦涩难懂的谬见 272 新闻媒体的客观性 272 对主流观点偏见的知觉 277 辨别社会中心思维 281 歪曲报道来支持特权的观点 282 找到替代的信息来源 294 成为一个自我思考者 295 小结 306 第13章 谬误:心理诡计和操纵诡计 307 人类心理的真实和自欺 308 三种类型的思考者 309 思维谬误的概念 312 错误的概括化 316 分析概括 319 44种赢取辩论的诡计 325 谬误识别:分析过去的一则演讲 346 谬误识别:分析当代的一则演讲 351 谬误识别:分析一则总统候选人的演讲 356 避免两个极端 359 小结 361 第14章 努力成为一名有道德的推理者 363 为什么人们对道德感到困惑 364 道德推理的基础 367 小结 383 第15章 策略性思维:第一部分 384 理解和使用策略性思维 384 策略性思维的成分 387 策略性思维的开始 388 第16章 策略性思维:第二部分 400 小结 415 第17章 成为一名高级的思考者:总结 416 练习批判性思维 416 阶段5 高级的思考者 417 阶段6 完善的思考者 420 完善的思考者的心理品质 422 完善的思考者的内在逻辑 424 完善的思考者 424 参考文献 426 ---------------------------8058100 - 学会提问(原书第11版)--------------------------- 前言 01 正确提问的好处和方法 1 在这个真实的世界里,总有人坚称我们一定要按他们所说的那样去做,因为他们最懂行,最知道我们该穿什么、吃什么、相信什么。可是他们的看法到底有哪些可以笃信不疑呢?你需要发展相关技能,树立正确态度,这样才能自行判断出哪些观点能为我所用,从而形成你自己的观点。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嘈杂、混乱的 1 专家说得再动听,也无法替我们救急 4 我们有必要依靠自己的大脑 6 激发你的批判性思维 7 两种思维方式: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思维 9 弱势批判性思维和强势批判性思维 12 价值观决定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14 让对话进行下去 18 02 干扰批判性思维的障碍 23 虽然我们的认知能力无穷无尽,但有一系列的思维习惯却会限制和背叛我们。这些认知偏见经常会左右我们,除非我们约束住它们。 正确提问带给人的不快 24 思考过快 24 刻板印象 25 这些思维习惯会背叛我们 27 自我中心 32 一厢情愿批判性思维最大的障碍 34 03 论题和结论是什么 38 如果找不准作者、演说者的结论,你就会曲解别人的意图,这样做出的回应也就显得驴唇不对马嘴。 论题的种类 39 寻找论题 41 寻找作者或演说者的结论 43 发现之旅的几点线索:怎样才能找到结论 44 批判性思维与你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 46 04 理由是什么 53 只有问一问别人为什么持有这样的观点,并得到一个明确的答复,才能公正地判断为什么应该同意它。 开始质疑的过程 57 找到理由有提示词来帮忙 59 理由的类型 60 让理由和结论一目了然 62 使用这个关键问题 63 批判性思维与你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 63 05 哪些词语意思不明确 71 如果每个词都只有一种潜在的含义,而且大家都认同这个含义,那么迅捷有效的交流就更有可能实现。可惜的是,大多数词语都有不止一种含义。 词语的多义性和易混淆性 73 找准关键词和短语 74 检查有没有歧义 76 使用这个关键问题 77 判定歧义 77 语境与歧义 80 使用这个关键问题 82 歧义、定义和字典 82 歧义与附加感情色彩的语言 85 谁想说服你,谁就要负责解释清楚 87 歧义与你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 87 06 价值观假设与描述性假设 95 在所有的论证中,都有一些作者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特定想法,但通常情况下他们却不会明说出来。就好像你眼看着魔术师把手帕放进了帽子里,出来的却是一只兔子,而你压根儿就不知道魔术师暗地里到底玩的什么把戏。 到哪儿去找假设 98 价值观冲突和价值观假设 99 从价值观到价值观假设 101 典型的价值观冲突 102 将立论者的背景作为寻找价值观假设的一个线索 103 将可能发生的后果作为寻找价值观假设的重要线索 104 找到价值观假设的其他提示 106 了解其他人价值倾向的价值所在 107 使用这个关键问题 108 价值观与相对性 108 找出并评价描述性假设 109 描述性假设举例说明 110 常见的描述性假设 112 定位描述性假设的一些线索 113 避免分析无意义的假设 116 假设与你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 117 07 论证中有没有谬误 122 判断交流者的推理是不是以错误的假设为基础,是不是通过逻辑上的错误或带有欺骗性的推理来糊弄你,就要特别小心推理过程中的那些诡计花招。 用质疑的方法找出论证中的谬误 125 让我们从评价各种假设出发 126 发现其他常见的论证谬误 130 找出分散注意力的干扰项 137 愚弄人的循环论证 140 利用以下这个关键问题 141 推理错误小结 141 扩展关于谬误的知识 142 谬误与你的书面和口头交流能力 143 08 证据的效力如何:直觉、个人经历、典型案例、当事人证言和专家意见 148 如果有人对出示证据这一简单要求的反应是怒火中烧或退避三舍,往往是因为他们觉得尴尬难为情,因为他们意识到,没有证据,他们对自己的看法本来不应该那样底气十足。 我们需要证据 149 找出事实断言 151 证据的来源 153 将直觉作为证据 154 个人经历作为证据 156 将典型案例作为证据 157 将当事人证言作为证据 159 将专家意见作为证据 161 使用这个关键问题 165 你的学术写作与证据 166 09 证据的效力如何:个人观察、研究报告和类比 171 从某种意义上说,所有类比都是错误的,因为它们做出了错误的假设:两样东西在一两个方面有相似之处,它们在其他重要方面也必然会有相似之处。 个人观察作为证据 171 研究报告作为证据 172 从研究的样本来概括 180 从研究的测量方法来概括 183 片面的调查和问卷 185 将类比作为证据 188 专家观点什么时候最可信 193 10 有没有替代原因 201 人类都有这种强烈的倾向,愿意相信如果两件事紧随前后发生,那么第一件事肯定导致了第二件事。比如你可能在写出一篇极出色的论文的同时戴了某一顶帽子,所以现在你一逢到写论文就坚持非要戴同一顶帽子不可。 什么时候应该去寻找替代原因 203 替代原因的说服力 203 找到替代原因 206 唯一的原因,还是原因之一 206 多种视角可作为寻找替代原因的指导 208 组间差异的替代原因 209 相关性不能证明因果关系 211 混淆在这之后”与因为这个”之间的关系 214 很多事件并非只有一种解释 215 评价替代原因 216 替代原因和你自己的表达和交流 217 发掘潜在的原因 218 11 数据有没有欺骗性 224 当你遇到听起来让人动心的数字或者百分比,一定要当心!你可能需要其他信息来判定这些数字到底有多让人动心! 不知来历和带有偏见的数据 226 令人困惑的平均值 228 把一件事的结论用来证明另一件事 231 通过省略信息欺骗 233 在自己的写作中使用统计数字 234 12 有什么重要信息被省略了 240 推理说服力不够强,并不是因为说出来的不顶用,而是因为省略掉的太关键。就像马所戴的一副眼罩,眼罩让马心无旁骛全神贯注于正前方的道路,但同时也阻止它去关注某些特定的信息也许是至关重要的信息。 找到省略掉的信息有好处 241 不完整的论证在所难免 242 可以帮你识别省略信息的问题 244 但是我们需要知道确切的数字 247 考虑是否有负面效果 248 省略的信息还是找不到 250 13 能得出什么合理的结论 255 很少有重要的问题我们可以用简简单单的是”或斩钉截铁的不是”来回答。 二分式思维方法:妨碍我们考虑多种可能的 结论 256 两面还是多面 258 寻找多个结论 259 条件句的衍生能力 261 备选的解决方法作为结论 262 让思维更灵活 263 小结 264 最后的话 269 译后记 271 ---------------------------8077248 - 批判性思维(原书第12版)--------------------------- 前言 第1章 别轻易置信 / 1 1.1 信念和断言 / 5 1.2 论题 / 9 1.3 论证 / 11 1.4 认知偏差 / 12 1.5 “真”和“知识” / 19 1.6 批判性思维所能做的和不能做的 / 20 第2章 两类推理 / 24 2.1 论证:基本特征 / 24 2.2 两种论证 / 27 2.3 排除合理怀疑 / 30 2.4 演绎论证与非演绎论证的区分 / 31 2.5 演绎、非演绎和未表达前提 / 32 2.6 衡平推理 / 35 2.7 最佳解释推理 / 35 2.8 哪些表达不是前提、结论或论证 / 36 2.9 道德、情感和逻辑 / 39 2.10 理解论证的技术 / 41 2.11 评估论证 / 45 第3章 清晰的思维、批判性思维与清晰的写作 / 47 3.1 模糊 / 49 3.2 歧义 / 51 3.3 抽象 / 56 3.4 定义术语 / 57 3.5 论文写作 / 61 第4章 可信性 / 69 4.1 断言及其来源 / 72 4.2 评估断言的内容 / 73 4.3 评估信息来源的可信性 / 79 4.4 可信性与新闻媒体 / 87 4.5 广告 / 100 第5章 修辞:说服的艺术 / 105 5.1 修辞力 / 106 5.2 修辞技巧Ⅰ / 108 5.3 修辞技巧Ⅱ / 112 5.4 修辞技巧Ⅲ / 117 5.5 修辞技巧Ⅳ / 118 5.6 替代证明和重复 / 123 5.7 通过视觉形象进行说服 / 126 5.8 极端的修辞:煽动 / 128 第6章 相关性(熏鲱)谬误 / 134 6.1 诉诸人身的谬误 / 135 6.2 稻草人谬误 / 138 6.3 虚假的两难境地 / 139 6.4 错置举证责任 / 143 6.5 乞题 / 145 6.6 诉诸情感 / 146 6.7 无关结论 / 151 第7章 非演绎谬误 / 155 7.1 概括 / 156 7.2 弱类比 / 163 7.3 错误地诉诸权威 / 164 7.4 错误地诉诸公众 / 165 7.5 求因果关系的谬误 / 169 7.6 滑坡 / 177 7.7 无法检验的解释 / 178 7.8 再论划界 / 179 第8章 形式谬误及语言谬误 / 181 8.1 三种形式谬误 / 182 8.2 模棱两可与歧义谬误 / 187 8.3 合成与分解谬误 / 189 8.4 混淆解释与理由 / 191 8.5 混淆反对关系与矛盾关系 / 192 8.6 一致和不一致 / 194 8.7 误算概率 / 194 第9章 演绎论证Ⅰ:范畴逻辑 / 201 9.1 直言命题 / 204 9.2 转换成标准形式 / 207 9.3 对当关系 / 213 9.4 三种直言命题关系 / 215 9.5 直言三段论 / 220 第10章 演绎论证Ⅱ:真值函数逻辑 / 234 10.1 真值表和逻辑符号 / 235 10.2 用符号表达复合命题 / 244 10.3 真值函数论证模式(简版) / 250 10.4 真值函数论证(详版) / 257 10.5 演绎 / 265 第11章 非演绎推理 / 283 11.1 基于类比的论证 / 284 11.2 从样本进行概括 / 290 11.3 从样本进行科学概括 / 293 11.4 统计三段论 / 296 11.5 因果命题及其依据 / 297 11.6 计算统计概率 / 309 11.7 法律上的因果关系 / 315 第12章 道德、法律与美学推理 / 319 12.1 价值判断 / 320 12.2 道德推理的主要视角 / 327 12.3 道德慎思 / 336 12.4 法律推理 / 337 12.5 美学推理 / 3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