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装书]银行数字化营销与运营:突围、转型与增长+银行数字化转型(2册)

作者
金腰子 付晓岩
丛书名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
9782103111629
简要
简介
内容简介书籍经济管理学书籍 ---------------------------8078727 - 银行数字化营销与运营:突围、转型与增长--------------------------- 本书从运营和营销两个大维度,深度解读了数字化时代银行突破增加瓶颈的方法。在这个数字化时代,银行如何突破自身桎梏,真正完成运营与营销方面的数字化转型?在面对互联网企业这个门口的野蛮人时,银行如何结合自身优势,借助数字化方式实现逆势增长?书中涉及数十个类似的典型问题,涵盖获客、业务、营收等多个方面。为了帮助读者彻底解决这些问题,书中不仅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度分析,寻求问题出现的根源,还结合作者多年的银行从业经验,给出破解方法。 本书共分7章,除第1章外,其余6章分别从不同维度对银行突破不同困境、实现逆势增长展开介绍,各章之间彼此独立,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阅读,也可从前到后逐章阅读,整体了解银行业的现状。 第1章从所有银行的所有业务的视角,整体介绍因互联网、技术和混合赛道引发的三大困境,并分析困境出现的根本原因,然后给出突破困境的六大方向。 第2~7章分别针对商业模式、场景获客、市场运营、业务营销、开放银行、生态体系六个维度,从概念、特点、当前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未来展望等几个角度解读银行到底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其中包括网络金融运营、场景获客、手机银行运营、银行系App运营、用户服务体系构建、电子银行运营、银行电商营销与运营、ETC运营、开放银行创收、生态体系构建、合作生态构建等多项重点内容。 ---------------------------8068494 - 银行数字化转型---------------------------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指导银行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方法论著作,对金融行业乃至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都有借鉴意义。 本书以银行业为背景,详细且系统地讲解了银行数字化转型需要具备的业务思维和技术思维,以及银行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和具体路径,是作者近20年来在银行业从事金融业务、业务架构设计和数字化转型的经验复盘与深刻洞察,为银行的数字化转型给出了完整的方案。 全书一共6章,逻辑上可分为两部分: . 第一部分(第1~2章) 重回顾 第1章从宏观的角度梳理了全球银行业近40年来的信息化历程,以及与互联网企业的竞争与合作,目的是让读者了解信息化对银行业带来的变革,以及银行业对跨界挑战的应对。 第2章以案例的形式阐述了银行在面对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时的积极态度与战略举措,银行敢于尝试和拥抱新技术,同时也有困惑和力不从心。 第二部分(第3~6章) 谈转型 第3章首先对数字化转型给出了清晰的定义,同时分析了银行为何要数字化转型,以及转型会面临的问题。 第4章讲解了银行要实现数字化转型,必须先让思维转型,核心的是业务思维和技术思维,不仅为思维转型指明了方向,而且指明思维转型的“利器”是企业架构方法论。 第5章以企业架构方法为指导,给出了银行数字化转型的目标与路径,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方法论。银行要实现数字化转型,必须自顶向下依次实现战略转型、架构转型、技术转型和业务转型。 第6章不仅讲解了银行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应该关注的技术以及数字化转型程度的度量,而且还对银行业完成数字化转型后行业形态会发生的变化进行了预测。
目录
[套装书具体书目]
8068494 - 银行数字化转型 - 9787111651130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定价 89
8078727 - 银行数字化营销与运营:突围、转型与增长 - 9787111676461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定价 79



---------------------------8078727 - 银行数字化营销与运营:突围、转型与增长---------------------------


前言
第1章 银行数字化是挑战还是机遇1
第1节 银行面临的三大困境2
互联网改变用户关系2
技术颠覆已有经验4
混合赛道引发新竞争5
第2节 困境的根源到底在哪6
到底是谁抢了银行的业务7
银行经营需求的微妙变化9
银行内部的七类割裂矛盾11
第3节 突围—六大布局方向15
第2章 宏观把控金融市场运营方向19
第1节 点亮市场这座灯塔20
当前金融市场的特点20
金融市场的未来23
第2节 商业银行的发展与破局27
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27
商业银行的市场痛点29
金融、互联网与科技间的关系31
第3节 网络金融的商业模式和破局之道34
网络金融的理想与现实34
网络金融的基本商业模式37
网络金融的市场到底在哪39
银行品牌在互联网时代的缺位44
第3章 流量决定存亡:场景与获客49
第1节 获客之难50
获不完的客和获不到的客50
网络金融获客之道54
新时代获客概念的微妙变化56
第2节 场景与场景获客61
金融场景获客的小矛盾62
金融场景到底是什么67
银行在金融场景中的机会71
金融场景的构建、发展与选择72
第3节 破解之术75
网络金融的获客76
金融场景的建设方法80
第4章 用户行为培养:有了交互才有认同85
第1节 用户行为培养的两大方向86
该怎么看待工具86
用户及其相关模型87
第2节 产品驱动用户行为90
手机银行的优势与劣势90
深度客户思维的善与恶95
第3节 用户服务体系的构建98
看穿渠道的变迁99
银行App的分合之术103
用户流量的构建之术115
第4节 运营能力的培养120
对银行互联网运营的思考120
运营到底是什么124
运营与销售的融合128
第5章 如何做好新型业务135
第1节 网络金融的业务全景136
与网络金融有关的主要概念136
存量的情况140
可能的障碍143
风险的类型145
关于网络金融的建议146
管理的架构147
第2节 电子银行业务的进阶150
获客与金融场景150
电子银行业务与平台化服务153
第3节 支付业务155
银行电商支付领域的突围 155
银行在平台收单业务方面的需和求164
关于“虚拟账户”的市场探讨169
与ETC相关的市场175
第4节 直销业务178
直销银行的误区和前景178
Ⅱ类账户存在的问题181
Ⅱ类账户当前的主要应用场景182
值得期待的Ⅱ/Ⅲ类银行账户应用场景185
第5节 企业业务186
普惠金融普惠了吗 187
交易银行解决了什么190
第6章 开放银行的输出:丰富业务线和收入源195
第1节 输出的初心:银行2C的生意与不2C的需求196
关于2C的生意197
关于不2C的需求198
第2节 输出的方法200
从助贷业务到金融输出201
以开放银行为主动的输出204
关于赋能的探讨210
第3节 输出的隐忧215
警惕金融赋能的陷阱215
警惕金融输出的伪命题 219
警惕错配222
第7章 如何构建合作生态体系227
第1节 自建生态体系的方法228
自建生态的需求探索228
自建生态的现状230
平台未必等于生态235
第2节 构建合作生态体系的方法240
合作生态的需求探索240
合作生态的现状243
合作参与生态的方法249
对未来合作生态的探寻254



---------------------------8068494 - 银行数字化转型---------------------------


前言
第1章 “先行”而“后觉”的银行1
1.1 “先行”:银行业近40年的信息化历程2
1.1.1 昂贵的信息化基石:IBM System/360系统2
1.1.2 网络化和支付业务的发展4
1.1.3 整体架构的3次变迁8
1.1.4 金融科技给银行带来的4大变革11
1.2 与互联网科技公司竞争的16年16
1.2.1 交锋:里程碑事件16
1.2.2 技术:架构演进的比较20
1.2.3 投资:广袤的战场23
1.2.4 “和解”:短暂的握手25
1.2.5 金控和规划:监管规则逐渐统一27
1.3 “后觉”:重启数字化战略的银行们29
1.3.1 提升科技战略在整体战略中的位置29
1.3.2 为金融科技的发展投入大量资源32
第2章 新技术“竞赛”35
2.1 最理想的技术试验场36
2.2 底层竞赛:云计算、大数据与物联网37
2.2.1 云计算应用案例37
2.2.2 云计算应用的不足39
2.2.3 大数据应用案例43
2.2.4 大数据应用的挑战46
2.2.5 延伸的底层:物联网应用案例47
2.2.6 要持续接近客户49
2.3 当家“花旦”:银行的人工智能应用50
2.3.1 人工智能应用案例50
2.3.2 值得关注的RPA53
2.3.3 关于人工智能应用的思考55
2.4 渠道之争:银行的移动端应用57
2.4.1 移动端应用案例57
2.4.2 移动端竞争上的不足60
2.5 面向连接:银行的开放银行应用61
2.5.1 国外开放银行发展情况62
2.5.2 国内开放银行发展情况64
2.5.3 关于开放银行的思考66
2.6 游走边缘:银行的区块链应用67
2.6.1 国外银行的区块链应用68
2.6.2 国内银行的区块链应用69
2.6.3 银行如何应用区块链技术71
2.7 对新技术应用问题的思考76
2.7.1 对银行新技术应用情况的简要回顾76
2.7.2 银行在新技术应用中存在的关键问题78
第3章 为什么要进行数字化转型83
3.1 数字化转型到底是什么84
3.1.1 咨询公司的理解84
3.1.2 科技企业的理解86
3.1.3 银行的理解87
3.1.4 信息化与数字化89
3.1.5 笔者对数字化的理解94
3.2 银行必须进行数字化转型吗96
3.2.1 24年前的旧话重提96
3.2.2 来自区块链的挑战97
3.2.3 转型似乎已无争议99
3.3 现有银行的信息化程度如何101
3.3.1 应用水平仍然有待提升101
3.3.2 技术人员占比太低102
3.3.3 组织结构老化104
第4章 转型需要先转变思维106
4.1 数字化转型的内在是什么107
4.2 银行数字化转型需要的业务思维转变110
4.2.1 重新认识社会与客户110
4.2.2 重新认识银行业务模式112
4.2.3 重新认识竞争者117
4.2.4 重新认识监管者120
4.2.5 业务向技术靠近一步121
4.3 银行数字化转型需要的技术思维转变122
4.3.1 重新认识技术应用的体系性122
4.3.2 重新认识基础研究124
4.3.3 技术向业务靠近一步128
4.4 思维转变的利器:企业架构129
4.4.1 企业架构简介129
4.4.2 企业架构对数字化转型的意义130
4.4.3 企业架构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环:业务架构131
第5章 数字化转型的路径与目标134
5.1 数字化转型总体路径135
5.2 战略转型137
5.2.1 战略与企业架构的关系137
5.2.2 银行数字化战略139
5.3 架构转型153
5.3.1 数字化银行的关键能力和价值链结构153
5.3.2 数字化银行的基本活动156
5.3.3 数字化银行的支持活动160
5.4 技术转型170
5.4.1 基于企业架构的技术管理170
5.4.2 关注数字孪生175
5.5 业务转型176
5.5.1 总体模式的变化177
5.5.2 业务大类的变化180
5.6 外部支持184
5.6.1 信用体系建设184
5.6.2 数据保护策略186
5.6.3 基础设施管理186
5.7 小结188
第6章 对数字化银行的展望190
6.1 银行形态彻底改变191
6.1.1 视觉方面191
6.1.2 数字人类193
6.1.3 语音交互方面193
6.1.4 数字身份194
6.1.5 法定数字货币194
6.1.6 数字孪生195
6.2 与全社会连接196
6.3 应关注的关键技术199
6.4 对转型程度的衡量201
6.4.1 信息化高级阶段201
6.4.2 数字化阶段203
尾 声 冷静看待数字化205
附录A 关于数字货币可能诱发现金社会的经济活动的模拟及思考209
附录B 对第二曲线理论的认识和银行业的应用建议219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